第十六章 反應(第2/2頁)

“所以呢,南極那邊豈不是已經開始動工了?”我悶著頭道。

“你沒看過前天的報紙麽?”呂布韋頗為戲謔的說道。

“額?”

“中山號南極考察船奔赴南極的消息,你真的以為這艘船只是去考察的?”呂布韋搖了搖頭,似乎對我對於政治的敏感性頗為無奈。

“不只是中山號,還有日本的遠洋號,美國人的強鷹號,它們在這個時間點都巧合的同時開始了南極的科學考察,你就沒覺得很奇怪過麽?”呂布韋一邊說著一邊嘲笑道:“你的反應果然有夠遲鈍,這些考察船的船身上,可是載著足足數百人的生化部隊呢,那一片南極大陸將會被徹底清掃一次。說起來也是無奈,在那之後,那片地域會在十年之間都不再會有任何生物能夠生存下去,那片土地將會被徹底毒害成一片禁地!當然,這樣一來我們的目的也是達到了,那些真菌將會被我們扼殺在搖籃裏,不能給這些危險的東西任何活下去的機會,哪怕破壞了一整片的土地,你明白了麽?”

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卻還是有了自己的疑問:“可是有些病毒已經擴散出去了吧,它們會不會潛入海裏,又或者像我碰到的這樣通過冰雕到達另外一個地方傳播下去?”

“這種情況當然不可能被忽略了。在南極大陸上我們還能夠主動出擊,但是擴散的途徑我們卻是只能夠被動的防守了。我們總不能夠將整片大海都投入毒藥吧。所幸的是,美杜莎菌還有一項弱點可以被我們所利用。”呂布韋說道這裏,臉上終於是緩和了些:“它被困在冰層中的這些年發生了一些適合它生存的進化,而這種進化卻是讓它變得更加容易死亡了。”

“進化?那不是有利的變化麽,怎麽成了更加容易死亡的理由了?”我有些好奇。

“如果是在寒冷地帶,的確如此。但是它們一旦逃離南極大陸的話——”呂布韋抓起手裏耳朵一份資料看了看:“已經有人做過研究了,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美杜莎菌的寄生實驗。在常溫和低溫中,你猜哪個條件下美杜莎菌的繁殖的效率要快一些?”

“當然是常溫了,生物酶的活性也會有提升的吧。”我高中貧瘠的生物知識還好沒有丟完。

“賓果!”呂布韋點了點頭:“可是它因為常年需要在冰川中休眠的緣故,生物酶的活性卻是被壓縮到了極致,此刻被突然釋放出來放入到常溫下的話,怎麽說呢——你見過剛剛高考完的那些孩子們的瘋狂情緒的吧?”

“撕書,拆桌子,就差沒跳樓了。”我的腦子裏突然浮現出了一大片由試卷組成的雪花的漫天的情景。

“同樣的道理,在常溫下,美杜莎菌的繁殖能力得到的卻是幾何倍的提升,它的繁衍速度達到了一種近乎病態的程度,這也就是他身上的惡化的速度為什麽這麽快的原因了。”呂布韋指了指裏面的陳剛:“這種繁衍雖然快速,但是卻是伴隨著大量的營養物質的消耗,如果繁衍過多,卻沒有多余的營養物質提供能量的話,這些暴露在常溫當中的美杜莎菌卻是比一只螞蟻還要脆弱得多了。它們會瞬間成片死亡,餓死的。因為那些新出現的真菌已經沒辦法控制自身強烈的新陳代謝了。”

呂布韋用盡量通俗的解釋告訴了我美杜莎菌在常溫下瘋狂繁殖的後果,同樣也說到了它這一現象的缺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能量提供下去的話,它們在吞噬掉了所有能夠吞噬的寄主以後,只能靜等死亡了。我們已經在南極大陸和周圍所有相鄰大陸的海岸線上設置了隔離帶,那些真菌,最後只會困死在隔離帶裏。”

“看你說的這麽輕松,好像很簡單的樣子。”我出言諷刺道,雖然我不知道他口中的隔離帶究竟是什麽,但是我清醒的猜得到,這樣的隔離帶的建設恐怕也是需要極大的代價的。

“一點都不簡單。相反,會死很多生物,會破壞很多環境,甚至可能會還有很多人死掉,而這些代價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確認美杜莎菌的消亡,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的話,這些代價也就不再那麽沉痛了。”呂布韋無奈的嘆了口氣:“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往往什麽都做得出來,哪怕是犧牲掉自己的同胞。但是如果不這麽做,恐怕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陣亡了。”

“幾個人死總比大家都死好吧。”

“那他呢,你是不是也想好了讓他死去的結局了?”我攥緊拳頭,一只手指了指重症監護室內的陳剛,另一只手用力敲了敲厚厚的隔離窗的玻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呂布韋,你是不是又想挨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