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千年迷航 第十二章 故人(第2/2頁)

我心裏對這老教授的好感多了一些。不過好感也不能當飯吃,於是我沒開口,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豆腐立刻道“我們現在都自身難保,還跟著您去考古?”

顧文敏笑了笑,道“是戴罪立功。其實考古隊歷來就不乏和土夫子合作的事例,你爺爺的事我也聽林教授說過了,他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這次林教授有一次出海考古的行動,需要借助土夫子的一些本事,這是個好機會,我會將這件事向上面申報,給你們洗清案底。如果有可能,甚至你們以後還可以進考古院工作。”

我心說當年爺爺就是因為詛咒的事情才離開考古院的,現如今鬼厙之面還沒有線索,我去考古院幹什麽?不過若能借此機會洗清案底當然是好的,而且這林教授和我爺爺有交情,想必從他那兒,可以套出不少東西。

不過,究竟是什麽樣的考古行動,居然還需要盜墓賊的參與?難道這些考古的專家們自己搞不定?這麽一想,我便換了個比較委婉的說法將疑惑問了出來,林教授聞言,笑道“不用教授教授的叫,你可以叫我林伯伯,既然你是陳老師的孫子,以後就別跟我見外了。”頓了頓,他又道“在新中國成立前,是沒有考古隊的,你說,考古隊是幹什麽的?”

豆腐道“挖墓的唄,只不過你們有執照,我們沒有。”

林教授聞言哈哈大笑,說“小夥子說話很直氣嘛,不過你說的很對,挖墓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只不過我們可以明著來,這在過去,就是官盜。”我沒想到林教授會忽然提起官盜的事,其實在現代,官盜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它們需要做的事情,都已經由考古隊代勞了。嚴格來講,傳統意義上的官盜,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已經隨著歷史逐漸退場了。

仿佛是知道我們的想法,林教授說“其實官盜確實少了,但並沒有消失,現在大部分的考古活動,都是有考古院批復。官盜參與的,往往都是一些需要挖掘,但又不能公之於眾的東西。”

我道“所以呢?”

林教授說“所以,我們這次挖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具體,我到時候會告訴你們。這次行程需要出海,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小顧也會隨行,另外還有幾位上面派下來的官盜,他們使用的是現代盜墓手法,不過……”說到這兒,林教授搖了搖頭,道“不過我並不看好他們。”

所謂的現代盜墓手法,其實是隨著科技的更新而發展出來的。最早的現代盜墓手法要追溯到孫殿英挖慈禧陵,過去的盜墓手法,不管怎麽樣,先打盜洞,遇到一些修建的銅墻鐵壁一般的古墓,沒本事的,就只能望墓興嘆。

清朝時國力恢復,因此在陵墓的修建上也更為費工夫,集合了數千年的防盜手段於一體。孫殿英挖慈禧陵的時候,地磚入鋼鐵,根本打不進去,按傳統手法,這個墓是個鐵疙瘩,沒辦法啃,但那時候已經有**了,孫殿英不挖墓,直接上**,一路炸到了慈禧的墓裏。

這就是現代盜墓手法的起源,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又有了金屬探測儀、地下爆破、遙控爆破、防彈衣、防火服、磁場測量器等等先進手段。

林教授追憶說“這些儀器是死的,多年的經驗告訴我,依靠儀器,永遠也比不上依靠有經驗的能人。”他跟我講了一件關於我爺爺的事。爺爺的工作筆記中,從來沒有記載過他在考古隊的工作經歷。我和豆腐都有些好奇,仔細的聽林教授往下講,他的神情充滿了感慨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