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人薈萃

當今廟堂之上,修行者的勢力相互牽扯掣肘,實力最大的自然是建國初年8341部隊留下來的老臣,以及其後輩子孫,這部分人是大內侍衛出身,有著最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理念,維持有關部門最基本的格調和規則,這裏面的代表人物有許映愚,以及其他我不知曉的人物。

而其余的,則是後來陸續出仕的各路門派、宗族的代言人,例如大師兄之於茅山、趙承風至於天師道,以及其他文中未有提及之人,這裏面的派別林立,千奇百怪,我知道的也不多,唯恐懂行的人出來斧正,平添許多笑話,便不贅敘。

不過據我所知,天師道自古以來都是敬奉正統的,雖然在建國前有分支隨著國民黨遷移台灣,或者如同北宗羅恩平去了海外,但一向作為中流砥柱的龍虎山,卻總是能夠緊跟著中央的腳步,保持一致,故而在廟堂中的勢力也頗大,與茅山是旗鼓相當,部分伯仲,但是至於嶗山,雖然在位於白雲觀的全國道教理事協會中也有那麽一席之地,但是除了魯東等地,影響力倒也不算大。

終上所述,這兩者爭執起來,明面上看,嶗山倒是略處於下風。

關於兩者的爭執,我聽雜毛小道剛才跟我講聞,其實也只是小事,不過就是些口舌之爭,然後雙方最後還是忍耐不住動了手,結果都傷了人,於是就把事情給鬧大了。

不過其實說句實話,這龍虎山與嶗山雖然同為道門,但卻早有宿怨,遠些時候也不提,單說當年單單為那十大高手的名次高低,門下弟子便鬧過幾次。

這修得道、養得真的高明之輩,自然不會為些許名利去撕破臉皮,但是許多剛剛入得門道,心浮氣躁的子弟卻不再少數,如此拌嘴磨皮,事兒說多了便有了火氣,故而爭論不休,紛爭也從來沒有斷絕。

此為本次講數的情況,我、雜毛小道和三叔也都換了面目,裝作三個路人甲乙丙,靠著湖畔下了船,然後故作悠閑地朝著嶽陽樓景區走去。

說到嶽陽樓,許多朋友可能猶記得讀書時,曾經背誦過範仲淹老先生那篇膾炙人口的《登嶽陽樓記》,或許全文已忘,至少還記得那位北宋名臣振聾發聵的呐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非聖賢,這種精神擱現代社會是很少見的,至少我是做不到。

不過倘若哪位朋友有幸回顧全文,卻也能夠從裏面找到關於此間美景的描述。

我們三人便來到了兩派約定講數的酒樓,此處仿那嶽陽樓般建於湖畔,木樓雕琢,古色古香,看上去倒也十分富麗堂皇,氣度儼然。

走到門口,這時有工作人員來攔住,十分恭敬地鞠躬道歉,說這裏已經被人包場了,暫時不接待臨時遊客,倘若是喜歡本店的菜肴,還請明天再來光臨,如有什麽不便之處,還望海涵。

到底是大門派,端的是大手筆,不過我們倒也沒有耽擱,小叔朝著裏間朗聲喊道:“這嶗山、天師開門迎客,有請那各路的江湖朋友來捧場,共觀講數,現如今為何要攔著我們,這卻是什麽道理?”

聽得小叔這般說起,那工作人員臉上疑惑,而裏間則走出兩個身穿常服,卻挽著道髻的男子來,瞧見我們三人雖然面容尋常,身後卻皆背負著百寶囊,裏面長條狀的東西,應該是寶劍一類,知道是同道中人,於是上前來,那個稍微年長的男子拱手問道:“在下是龍虎山天師道殷鼎將,不知三位是何方朋友?”

我打量這男子,想起當初在影潭還有過一面之緣,算是龍虎山實力比較強悍的子弟,不過彼此也不熟絡,只由小叔接洽。

小叔這人走過南闖過北,一生都在漂泊,自然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見這殷鼎將上前來探查底細,也不編撰也不細言,只是拿言語激他,說我們不過是這湖畔深處的漁家,每日打漁換頓酒錢,這魚市上聽聞道上的朋友,說你們這兒有些事情,便過來見識些場面,做個見證,你們若是歡迎,我們就順便混一頓酒飯吃,若是不喜,我們自行離去便是,日後江湖再見,也不敢多說半句不是……

聽得這番半真半假的話語,那殷鼎將打量了一眼黃臉微須的小叔,幾乎沒有多作思考,便拱手說道:“這位老兄多慮了,我們這兒開門迎客,請得便是四方豪傑,您能賞這臉,我們求都求不來,且進去,莫耽誤了此間風光。一會兒倘若論起公義來,還請幾位多多支持則個。”

小叔灑然一拱手,說咱們都是幫理不幫親的,也不能說吃你一頓飯就屁股坐歪了,但是倘若你們有理,那我自然會幫你鼎言維之。

那殷鼎將拱手謝過,我們便大搖大擺地進了酒樓,在服務生的引領下直上三樓,走入其中,瞧見這四周皆為敞開,可以直接瞧見那浩渺煙波的洞庭湖景,而樓上也有了二十幾個人,各自三五成群,作了一桌,倒也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