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鏡裏乾坤 兵家秘訣(三)(第2/2頁)

  但這時候袁崇煥受到朝中奸黨彈劾,不得不稱病請辭,他回到北京叩見皇帝謝恩,心中不免感慨萬千。返鄉前無意獲悉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相傳古時有”兵家秘訣”,神鬼不測其機,幽冥難窮其幻,羅貫中臨終前留下一部手書原稿,比坊間刊印書籍,多出了一個關於漢代”傳國玉璽”的古怪謎語,原來真正的”兵家秘訣”,都被他用暗語寫在《三國演義》的字裏行間。後漢三國時期,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凡是涉及傳國玉璽的段落,都與他生前留下的謎語有關,謎語的答案即是解讀”兵家秘訣”的方法。此時關外女真與闖賊都在暗中尋找這份手稿。

  袁崇煥急忙寫表上疏,稟告皇帝,女真八旗雖然狡猾悍勇,卻不懂兵法中的詭變之道,所以明軍揚長避短,憑堅城大炮可以穩中求勝,倒也不足為患。但坊間流傳”話本三分”,詳細描寫了三國前後一百多年間的戰爭,這些具體的戰役和戰鬥–“或是陳師百萬,正面決戰;或是小股設伏,暗中偷襲;或披堅執銳,沖鋒陷陣;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或堅壁清野,以逸待勞;或一鼓作氣,連續作戰;或水淹、或火燒;或寡不敵眾,或以少勝多;或先勝後敗、或反敗為勝;有將計就計,於中取事;有乍降投順,內外夾擊;有嫉斬謀士,也有七擒七縱、恩威並施;有空城退敵,有氣殺統帥”。其中所藏之兵機權謀,何止千變萬化,其手稿中更可能暗埋春秋戰國時傳下的”兵家秘訣”,若為關外女真所窺,實乃與虎添翼,恐怕終將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懇請聖上明察嚴防。

  此時朝政紊亂,奸黨橫行,袁崇煥的奏折並未受到重視,幾番明爭暗奪之後,羅貫中的手稿終於落入盛京,隨即被範文程破解了其中的秘密。皇太極正愁統兵的旗主貝勒們不懂漢學兵法,他知道昔日太祖皇帝在大明總兵李成梁府中為奴之時,就常讀”三分”,後來在行軍布陣中獲益匪淺,但也僅得皮毛而已,今得體用之道,何愁大明不滅?當即命範文程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更作詳細分解,用做兵書,皇太極終於得其所助,使用反奸計,讓崇禎自毀長城,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掃平了八旗入關的最大阻礙。

  此後滿清鐵騎入關,定鼎燕京,八旗席卷南北,削藩平叛,出兵西北,收復台灣,抗擊沙俄,功業澤被後世,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轉眼間又是風雲變幻,世事幾度起落浮沉,然而關於”兵家秘訣”的傳奇,卻連清宮最機密的档案裏都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它仍舊默默無聲地沉睡在《三國演義》之中,等待著一個將要改變時代的偉人把它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