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其它相關資料 001 山東古國(第2/3頁)

2.紀(亦作己)國---侯爵。西周初年受封立國,其地在今壽光縣南紀台村。與齊為世仇,一直受其威脅。齊襄公8年(公元前690年),終被齊滅掉。傳世器有己侯鐘、己侯簋、己侯貉子簋。

3.州國---或稱淳於。公爵。建都淳於(今安丘東北)。春秋初年為杞吞並,成為杞都。

4.萊國---亦作郲、釐。封子爵。殷商時即已存國。今龍口市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一說在今昌邑縣東南。萊與齊比鄰,常有矛盾和沖突。萊共公時(公元前567年),被齊靈公攻滅。

5.鄣國---紀附庸國。或說為紀邑。今東平縣東60裏舊有鄣城集。齊桓公22年(公元前664年),鄣被迫降於齊國。

6.向國---今莒縣南70裏舊有向城,即此。公元前721年為莒國所滅。

7.巽(亦作其)國---存在於殷商至春秋時代。地在今沂水縣東70裏。傳世器有巽公作叔姜匜等。

8.逢國---商代諸侯。周滅商,地入齊國。

四、風姓國。風姓相傳為太皞之後。太暤相傳是東夷首領,其活動中心本在陳(今河南淮陽縣),後向北發展,逐漸控制了濟水流域。有宿國、任國、須句國、顓臾國。

1.宿國---封男爵。地在今東平縣東南20裏。公元前684年,宋國派兵遷其民而取其地。後入齊為邑。

2.任國---在今濟寧市。戰國時仍存。或說任即夏代的仍。

3.須句國---亦作須朐。封子爵。在今東平縣西北,或說東南。魯僖宗21年(公元前639年)為邾所滅,次年魯以須句乃婚姻之國伐邾,送須句君回國復位,後又滅於邾。魯文公7年(前620年),魯再伐邾,取須句,二國終為魯地。

4.顓臾國---魯之附庸國。今費縣西南80裏舊有顓臾城。地在魯國封疆內,其君為魯國社稷之臣,曾受魯命主蒙山之祭祀。

五、己姓國。己姓相傳是東夷族首領少皞的後代,被華夏族視為蠻夷(或東夷)。有莒國、郯(tan)國。

1.莒(或說曹姓)國---子爵,開國君主為茲輿期。舊都介根(亦作計斤,在今膠州市西南),春秋初年遷於莒(今莒縣)。有今安丘、諸城、沂水、莒縣、日照等市縣地。其君無謚,多以地名為生號。春秋時,屢遭齊國攻伐。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

2.郯(或說嬴姓)國---子爵,在今郯城縣北。史不傳其世系名號。其君曾朝魯。戰國初年(公元前414年)為越所滅。或疑後又復國。

六、曹姓國。曹姓本自顓頊,相傳其玄孫陸終生六子,第五子名安,為曹姓始祖。有邾國、小邾國。

1.邾國---亦稱邾婁、鄒。子爵。開國君主是挾。據有今費、 鄒、滕、金鄉等縣和濟寧市區。建都於邾(今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把都城遷往繹(今鄒縣東南紀王城)。 邾雖被華夏諸侯視為蠻夷小國,但其國力之強和文化之盛,在山東地區僅次於齊、魯兩國,曾多次參與列國會盟和戰爭,出兵侵伐鄰近國家。戰國時為楚所滅。

2.小邾國---亦稱小邾婁、郳。子爵。本出於邾。周宣王時,邾君夷父顏(挾的五世孫)封子友(亦作肥)於郳(或作倪、兒,今滕縣東南),為附庸國。友的後代曾跟從齊桓公尊扶王室,周天子命之為小邾子。與魯國關系密切。戰國時為楚國所滅。

七、妘姓國。妘姓相傳為帝高辛氏火正祝融的後代。有偪陽國、鄅國、夷國、寒國。

1.偪陽國---亦作傅陽。子爵。在今棗莊市南。與邾、小邾相鄰。故城遺址周圍九裏,基身宏闊。魯襄公10年(公元前563年)被晉悼公會合宋、魯等國攻滅,土地並入宋國,其族嗣遠徙晉國霍人邑(今山西繁峙縣東郊)。

2.鄅國---子爵。在今臨沂市北。魯昭公18年(公元前524年)邾人襲入鄅,鄅國君民被掠往邾。次年,宋以婚姻之國伐邾,使邾盡歸鄅俘,鄅復存。後土地入於魯。

3.夷(後或稱子)國---伯爵。在今即墨市西60裏壯武故城。古彝器有夷伯簋。

4.寒國---夏代部落國家。在今濰坊市寒亭區。寒浞即出於此。

八、媯姓國。媯姓相傳為虞舜之後。有遂國、齊國。

1.遂國---亦作隧國,地在今費城市南。公元前681年為齊所滅。

2.齊國---即戰國時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齊國大臣田和被周王室列為諸侯,徹底取代了姜姓政權,但仍以“齊”為國號,都臨淄。齊為戰國七雄之一,曾敗魏滅宋,長期與秦東西對峙,多次左右戰國局勢。齊緡王17年(公元前284年),燕、秦、晉聯合攻齊,燕將樂毅率先破臨淄,從此以後國勢漸衰。齊王建45年(前221年),終被秦始皇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