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號片》(第2/2頁)



  於是按照資料上的記載,當時已經在實施的七二三工程組建了一個特別的項目組,其中三支勘探隊中的一支,秘密帶著那份資料,進入了這裏的叢林,尋找上面記載的線索。後來,果然,他們在叢林裏發現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日軍臨時基地。

  但是,這裏已經是人去樓空,所有的東西都燒掉了,連一張紙頭都沒有,只能通過附近的一些痕跡,判斷當時日本人確實有一支勘探隊,在附近進行過地毯式的勘探。其廣度甚至包括了這裏80%的山區叢林。

  然而我們自己的勘探隊在附近進行了一次普查式勘探後,卻沒有任何的結果,地表上什麽都看不出來。淺層挖掘也什麽都沒有,這個地方沒有任何值得地質勘探的特征。

  日本人的極度重視,和我們自己隊伍的毫無發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當時七二三負責人直覺到了事情的特殊性,於是,懷著對日本勘探數據的信任,以及石油存儲地層的深度的依據,中央作了一個決定,就是動用了蘇聯引進的“地震勘探設備”對這一塊區域進行地震勘探。

  這是一種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這裏抄一段說明,來解釋這種設備的工作原理: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在向地下傳播時,遇有介質性質不同的巖層分界面,地震波將發生反射與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檢波器接收這種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號與震源特性、檢波點的位置、地震波經過的地下巖層的性質和結構有關。通過對地震波記錄進行處理和解釋,可以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地震勘探在分層的詳細程度和勘察的精度上,都優於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為數十米到數十千米不等。

  中國從1951年開始進口這種設備,到這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種設備一般用於超深礦床的勘探,發展到現在,勘探反饋的數據的是三維的,十分牛逼,當然這些數據對於普通人來說,依舊只是一大堆極其混亂的曲線。

  之後,通過“地質數據成像”演算,可以把這些曲線還原成大概可讀的黑白膠片。現在我們的勘探已經有相關軟件,可以實時生成,當時則需要人用手搖計算機來算。當然,這些都是科學家做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基礎技術兵來說,無疑是聽天書,我們只能看懂地質成像之後的那種黑白膠片。

  那次地震勘探進行了大概有五個月時間,收集的數據匯攏之後,的確有了發現,但是那個發現,卻讓人瞠目結舌。

  勘探顯示,在這塊區域地下一千二百米處,出現了地震波的異常反射。在膠片上顯示的是,一塊非常突出的形狀不規則的白色影子,好像一個十字架,精度精確得嚇人,是四十九米長,三十四米寬,好像是嵌入在地下一千二百米處巖殼裏的一塊金屬塊。

  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我們都議論紛紛,感覺很不可思議,然而等到影片裏的技術人員把那個十字小點放大,一下子四周又全部靜了下來。

  原來那個十字形的白色影子,放大二百倍之後,明顯現出了幾何的外形,所有人都一眼認出來那是什麽東西那竟然是一架飛機!

  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明白過來,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當年勘探的地方,我們發現在地下一千二百米處的地質巖殼裏,竟然鑲嵌著一架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