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形生物

老太太是林其中陪同著來的,顯然他們兩個已經和解,他依舊對我有著敵意,但是我有老太太罩著,絲毫不以為意。

村子的地形和以前已經不大相同,以前村郊種枸杞的地方,現在有了很多廠房,老太太的地現在就在兩座工廠的中間。

中國的工廠往往一個倉庫就算是完整的建制了,很多時候工廠裏只有一台機器,這兩個工廠,一個工廠是做注塑工藝的,一個是做鐵藝的,都非常吵。以至於整個過程我們都沒有什麽有效的溝通。

我沒有帶東西來,本來只是想來聽聽故事的,在路上,我買了三根4、5米的碳纖維的魚竿和一個錘子,把魚竿細的幾節卸掉,拼裝起來,頭部削尖。伸縮的關節用刀片卡死,就往泥土裏敲。比起之前我下的洛陽鏟子,這裏最多三四米的深度很輕松。

我拔了七八個洞,基本上就了解的八九不離十了,最後一鏟我盡量打得深一點,拔出來之後,我發現就算是往下打到6米多深,都有可能拔出帶有瓷器碎片的土層。

這裏有大量的瓷器埋在地下,或者說曾經埋在地下。有那麽多比較珍貴的瓷器,寧夏在歷史上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這裏有窯口,但不太會出產釉裏紅或者紅釉瓷器,所以說,這麽多統一的中原瓷器在這裏堆積出現,應該是運輸。

這兒附近的泥石流比較有名,雖然這裏的地貌已經改變的非常多了,但是能肯定在古時候這裏應該是屬於比較險峻的地段。

在這裏發現瓷器應該是屬於偶然了。

我請他們在村裏的小飯館吃了中飯,就想回鎮裏去找他們档案室和文化系統的人聊聊,看看有沒有當地民間傳說的集合之類的資料。事實上,互聯網上有幾個做的不錯的縣志網站,涵蓋面很廣,大量的地方志縣志、府志、省志以及通志。還有家譜和一些罕見的地方性文獻上面都有。時期從近代到明代,對於我來說是相當好的資料庫。

我當時下載了一些,之後就忙別的事情去了,後來再去,這個網站已經不在了,想來是因為入不敷出,經營人員後來無力管理。

事實上,對於我們這種職業來說的話,這個網站推出一些收費服務,就算價格很高我們都不會太計較。因為這些文獻的指向性對於懂行的人來說是價值連城的。

林其中這個時候忽然問我道:“既然你對這件事情這麽感興趣,你要不要去看看當時車禍發生的地方。”

我一直有這個想法,但是苦於覺得他們一定會拒絕,所以沒有提出來,沒想到林其中自己提了出來,我倒是有些訝異。

我當時是有防備的,但是可能是因為之前經歷的事情太多,我內心的從容已經讓我對於預見到的一些危險做不出防禦的機制,或者通俗點說,我看不起林其中,覺得以我自己的档位,他就算做什麽我都能讓他吞回去。

於是我點頭答應了,老太太留在了村子裏,我和他一起驅車往十幾年前出車禍的那個地方開去。

從水泥路開到土路,一路開到一個采石的工地,就沒有路了。我們下車開始走山路。

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有一點的好處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有人曾經走過。有些小徑雖然可能一年都沒有幾次有人出沒,但是你看到灌木中一條分明的泥土路的感覺還是讓人舒服的。

一直往內,林其中也沒有和我說一句話,一路走到下午三點左右,我來到了一處山坳。

裏面雜草叢生,我們走的那條山路都幾乎是45度傾斜的,山坳底部全部都是石頭。山坡上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碎石。

林其中停了下來,和我說:“就是這裏了。”

“過了這麽久了你還記得?”我都有些驚訝,因為一路過來地貌太相似了,而且岔道很多,多到我十個手指都遠遠數不完。泥路的好幾段都已經被草覆蓋,如果不把草撥開,你很容易以為路到頭了。

“我時不時就會來這裏。”他說道:“我始終不相信,一條那麽長的路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憑空消失。”他指了指對面的山坡:“路就在對面的山腰。”

山裏的土路不可能修在山坳的底部,任何塌方、泥石流或者山體的自然崩塌都會毀掉路,所以一般都會在山的中段切出一條路來。

我忽然明白了他為什麽那麽疑惑,因為對面的山非常陡峭,我現在看去對面的山體渾然一體,完全沒有被開鑿過的跡象。山坡之上只有很多的亂石和泥土砂礫,但是堆砌的十分自然。

舉個例子,路是長長的一條蛇形,如果要把一條長的細的痕跡掩蓋,除非把整個區域都重新蓋上,否則很容易會出現,掩蓋的痕跡也是長長的一條,比不掩蓋還突兀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