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讀書

黎簇思考了半天,思考自己為什麽要去贊比亞做交換生,贊比亞不是剛果邊上的國家嗎?自己去非洲國家交換,學什麽呢?難道去學打獵? 他把黑衣人的話全部都回憶了一遍,大概的意思他懂得.看來,吳邪的計劃算是成功了. 楊好和蘇萬怎麽樣了,黑衣人說自己已經昏迷了很長時間,在自己失去意識的這段時間裏,不知道在那片沙海,發生了什麽事情. 夕陽下,聽著籃球和足球場上奔跑呼喝的聲音,幹凈的床鋪,清新的空氣.一切都是那麽美好.如今去思考沙海之中的一切,忽然覺得那麽的不真實. 最後發生的事情他已經不清楚了,只記得槍聲和汽車發動機的聲音.不過,他相信自己很快就會知道這些來龍去脈. 他轉頭看了看那張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紅點讓他很不舒服,他想下床把它翻過來,但是沒有力氣,只得閉上眼睛.他很擔心很焦慮,但是身體上的痛苦襲來,腦子反而會一片空白. 接下來的三天,幾乎是停滯一樣的過去了,每一天,黎簇都會恢復一點,他的睡眠切成了無數份,每次醒來,他的精神和體力都會恢復,這一方面得益他的年輕,另一方面,之前經歷的一切讓他的身體機能有了提高. 這裏的夥食非常好,但是黎簇發現,這裏使用的器皿都非常的古舊,和這個病房一樣,他吃飯的餐具都是搪瓷的,上面還有很多什麽建設一廠的大紅色字體.很像自己父母年輕時候使用的那些東西. 即使是搪瓷的,也不是新的搪瓷制品,上面很多黑色的豁口,顯然是碰撞形成的. 第一天的夥食是骨頭湯和豆腐制品,配了一碗肉鴿燉的碎肉,上面的蔥花非常細膩,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細這麽香的蔥花.他吃了三碗飯,吃得肚子渾圓才罷休. 黎簇這個人對於很多事情很矯情,比如說蔥花這種調料,他非常敏感,蔥花如果變質或者質量不好,他就無法接受.很多食物其實蔥花並不重要,只是配色的調料,但是如果沒有蔥花,黎簇就不會去吃它們. 相反,蘇萬就是一個絕對不吃蔥花的主,如果讓蘇萬看到這碗碎肉,他要拿筷子夾半天才會動嘴. 黎簇不知道這和所謂的費洛蒙有沒有關系,難道自己連蔥花的費洛蒙都能接受? 第二天第三天,換了豬蹄黃豆和豬肚當主菜,香料仍舊非常講究,豬肚湯是鹹的,但是用的香料裏放了小花生,味道非常的特別. 黎簇的臉色在第四天早上醒來的時候,血氣上湧,感覺自己不去狂奔個幾百米,就要爆炸了. 三天時間內,黑衣人都沒有出現,黎簇以為他會在第四天早上出現,但是他仍舊沒有來.來的是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人. 中年人非常矮小,眼鏡片非常薄,顯然很可能是平光或者近視不深.他推著一只幻燈片儀器過來,把那煩死人的地圖翻了過去,貼上了白色的幕布. 然後他坐到黎簇邊上,和黎簇握了握手,但是他沒有介紹自己.只是說: 我是負責來和你講解一些基礎的東西的. 黎簇只好表示感謝,那個人也不浪費時間,就拉上了窗簾,關上了門,打開了幻燈片儀器.開始給黎簇上課. 黎簇非常討厭上學,不是說他不愛學習,而是應試教育體系的古板讓他不能適應. 所以當這個人開始講解幻燈片的時候,黎簇內心積累的厭惡已經開始湧現出來. 但是他聽了兩張之後,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了過去. 據說人的學習能力有兩種,一種是灌輸整理式,就是我把所有的知識全部都整理出來,清晰的以邏輯語言告訴學生,學生先理解了這些知識,然後拿著知識去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 毫無疑問有這樣的人適合這樣的方式,這種方式唯一的問題就是,知識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間,是需要 靈感 的.優點在於,基礎紮實,一旦找到了 靈感 ,就無往而不利了. 但是黎簇不適合這樣的學習過程,他需要首先得到一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也許需要六種不同種類的知識,他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掌握這些知識,麻煩的是,這些知識往往和考試提綱的範圍完全不同. 這個中年人講解幻燈片的方式,恰好迎合了黎簇的這種學習方式,因為中年人在開啟幻燈片之前,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 中年人問黎簇: 你知道人怎麽才可以不死? 黎簇當然不知道,而且他覺得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從小到大,他意識裏唯一沒有變化的真理就是,人總是要死的.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利益面前,所有人都面臨著無法抗拒的公平的. 他曾經和蘇萬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討論,只是在思考,蘇萬當時問了他一句話: 如果你可以不死,你是否願意忍受之外的不公平? 也就是說,所有人都不會死亡的情況下,其他的不公平是否就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至少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緒下,同一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 當然,這句話只是這個教師的開場白, 如果有一個古代的皇帝問了你這個問題,而你是他的首席智囊,你會作何回答?記住,古代的皇帝非常的沒有耐心,這也不是什麽腦筋急轉彎,隨隨便便的回答,很可能讓自己人頭落地. 黎簇沉默,中年人看了看表,然後在他的脖子上比劃了一下: 你這樣的反應,就算你知道,你現在也已經死了. 他按動手中的開關,幻燈片上出現了第一張幻燈片. 那是一張面具,有點像狐狸,上面都是古老的好像是青銅器上經常出現的花紋,黎簇不懂這些,看不明白. 這個人就是被問及問題的人,這個問題提出的時間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上下,這張面具的主人,是這麽向提出問題的古代皇帝回答的: 臣不知,但知何處可得. 這點古文黎簇還是能聽懂的,就是我不知道,但是老子知道哪兒可以知道這件事情. 情商真高,3000年前的古人就練出這種情商了,生存環境該有多惡劣. 皇帝當然很喜悅,為何皇帝會喜悅,當時那個年代是亂世剛平,世襲的制度剛剛開始前幾代的工作,也就是說,老子是建國的,兒子是建國時候當武將的,孫子是爭權奪利奪嫡的.這三代之內,一般不會出現平庸的國君. 所以這個皇帝知道,這種問題一般是不會有回答的,也就是說,問了也就是隨便問問. 他沒有想到,這個人的回答,竟然是有信息的. 我知道什麽地方有這個答案. 皇帝馬上追問道: 何處? 回答的人指了指地下: 黃土之下. 又指了指遠處的山巒: 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