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浮屠 第八話 巨型裂谷(第2/3頁)

野人山巨型裂谷的最底部地勢平緩,四外空曠無際,都是地下水滲落形成的沼澤,深遠處仍有未散的朦朧霧氣,煙迷遠水,霧鎖深山,使人看不真切。洞窟底部的這片區域,本該是位於野人山最深處的一個地下湖,但山中植物茂密,大部分積水還來不及滲透地層,就被叢林中的植物根莖吸收掉了,使得整個地下湖變成了半涸的泥沼。再加上千百年來,由裂谷頂部被風雨沖刷下來的各種植物和土層,逐漸沉積在泥沼中間,構成了一片綿延相連的長堤,濕地表面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青苔,偶爾有腐化物產生的微弱磷火閃現,從水平線上望出去,起伏錯落,難分草莽。

緬北野人山這個巨大幽深的地底洞窟,歷來是世人難以窺探的秘境,雖然司馬灰等人活著進入了裂谷內部,也趁著濃霧消散之際,利用照明信號彈的光亮,大致看清了周圍的地形輪廓,但心中並未覺得了然,反而都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不安的預感:“現在眼中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不知還有多少驚世駭俗的秘密,仍被幽閉在這不見天日的地底世界之中。”

玉飛燕耳目敏銳,在照明彈上的信號燭在天空劃過之際,發現周圍的濕地水沼間,好像有些東西,正在運輸機外圍迅速爬行,但是移動速度實在太快,還沒等看清楚究竟是什麽,眼中就已沒了蹤影,她尋思:“在陰暗的沼澤區域裏,多半會藏有鱷魚和緬甸蟒之類的攻擊性生物,冒然離開機艙並不穩妥。”於是改變了主意,提醒眾人注意四周的動靜,暫時不要離開這架蚊式運輸機。說完又向艙外扔了三枚信號燭,照亮了附近的射擊視界,並將手中“烏茲”沖鋒槍的槍栓拉開,子彈頂到了膛上,以防發生突如其來的變故。

司馬灰見照明彈熄滅後,蚊式運輸機附近幾枚信號燭發出的光亮,在幽深的地底洞窟中顯得微如螢火,四周重新陷入了無邊的深邃和沉默。他此前曾無數次猜測過,被濃霧覆蓋的裂谷裏究竟會存在什麽,但始終不得頭緒。此刻身處其中,更感覺到野人山巨型裂谷險惡非常,它在浩瀚如煙的歲月中,經歷了無數年風雨雕鑿,一直以來,都是人類視野無法認知的死角,而在這片空曠的黑暗中,必定隱藏著某種難以揭示的奧秘。他越想越是覺得復雜,思緒深陷其中,不免有些走神,半天都沒再說話。

玉飛燕見司馬灰還有無話可說的時候,倒是覺得有幾分意外,就將自己的手槍遞到他手中,提醒他注意觀察運輸機周圍的情況,隨即俯身前往機艙後部,逐一檢視這架“蚊式特種運輸機”內裝載的貨物,尋找到客戶委托的那件物品,一旦得手,就該立刻設法尋找出口,覓路撤離“野人山”。

探險隊的三十幾名成員,到現在只剩六人幸存,並且隨著這架失蹤多年的運輸機,一同墜入了野人山巨型裂谷的最深處。但拋開途中那些難以解釋的詭異遭遇不提,事情進展得還是有些出人意料,首先是沒想到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黑蛇號”運輸機;又由於熱帶風團的入侵,使地底湧出的濃霧大為減弱;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機艙裏的“貨物”還在。

這種經過改型生產的蚊式特種運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屬於中型機體。並不寬敞的機艙分為前中後三段,內部完全貫通,當中沒有任何間隔。最前端是駕駛艙,中後部則是可以搭載需要空軍輸送的人員和物資。

在“黑蛇號”機艙後端,緊緊捆著四個長方形的密封木條箱子,外邊蒙著厚重的防雨布,兩個分為一組,鎖定得很是穩固,在剛剛那一番劇烈顛簸和撞擊的過程中,也沒有絲毫松動散落的跡象,但箱體上除了一些數字編號之外,再也沒有其它任何標識。

玉飛燕先讓阿脆拿著探照燈,在機艙內協助照明,又命俄國人白熊用鴨嘴槊,撬開木條貨箱的蓋子。正待動手,卻隱約聽到有個人機艙內黑暗的角落裏說著什麽。司馬灰聽那聲音雖然微弱,卻近在身後咫尺。運輸機駕駛艙內的無線電已經徹底損壞了,不可能再接受到任何通訊信號。那貨箱裏的情況雖然暫時看不見,但一律封裝嚴密,就算真有活人藏在裏邊,到現在也早該憋死。而且聽那聲音來源的方位,應該是來自羅大海等人所在的機艙中部,現在探險隊總共就剩下這幾個幸存者。除了那半啞的俄國人白熊之外,其余幾人說話都是什麽聲音,司馬灰自然一清二楚,但是剛才傳出的聲音格外古怪,顯然另有其人。司馬灰惕然警覺:“這架蚊式運輸機裏還有其他的人!”可當他支起耳朵來再聽的時候,卻已聽不到什麽了。

司馬灰還道是由於自己精神緊張,從而產生了某種錯覺,就轉過頭去問距離最近的玉飛燕:“你剛才聽到什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