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鄉(第3/9頁)

“臣代從英謝陛下隆恩。”

“狄愛卿,再過兩個多月就是新年,又恰逢你的壽辰,回鄉好好慶祝一番吧,朕到時候自會有厚禮相祝。好啦,你去吧。”

狄仁傑跪倒在地,含淚叩頭:“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雖肝腦塗地無以回報。老臣去了。陛下您要千萬珍重啊。”

武則天緩緩離去,狄仁傑仍然跪在那裏,跪了許久,幾縷白發從帽檐下探出,在秋風中抖抖索索,他低著頭,一片枯葉飄飄蕩蕩地正好落在他的面前。狄仁傑這才搖晃著站起身來。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悲涼和空蕩,一陣鮮明而不祥的氣息,讓他在一瞬間竟有些暈眩。他第一次不敢肯定,自己今天的言行究竟是對還是錯。一切來得太突然了,他沒有時間周密思考,幾乎完全憑借本能做出了判斷,並且下了賭注,但他甚至都不知道,這將是怎樣的一局棋,棋枰的對面又是誰。

“回去,該回去了。”

狄仁傑慢慢步出天津橋時,天色都有些擦黑了。

狄府的管家狄忠迎上前來,將他扶入馬車中,一邊吩咐起行,一邊嘟著嘴道:“老爺,下回小的能不能不穿這件袍子啊?您看我在這裏候了您一天,就讓人當怪物瞧了一整天。”

“什麽?”狄仁傑一愣,看清楚狄忠身上那件價值連城的羽緞錦袍,忽然大笑起來,“好啊,不用穿,以後再也不用穿了。狄忠啊,回去後你就把它燒了。”

“是,老爺!”狄忠響亮地答應著,高興極了。自從上回老爺連贏三局雙陸,從張昌宗身上贏下這件武皇欽賜的集翠裘後,每次進宮就讓狄忠穿著這個袍子,實在把狄忠膩味壞了。總算今天狄仁傑心情好,他以後可以不用受這個罪了。“老爺,小的回去就把它燒了,這袍子上一股子又甜又酸的怪味,燒了才幹凈!”

洛陽,狄府。

夜深了,二更已敲過。狄仁傑的書房裏燈火通明,卻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狄仁傑埋頭翻閱著面前的公文,並不時地停下來思索著。一個人影來到他的案前,狄仁傑並無絲毫意外,只道:“從英,今天回來就沒看見你,現在又是從哪裏鉆出來的?”說罷,才擡起頭,微笑地端詳站在案前之人。

此人年約三十來歲,身材高大,站姿挺拔威武,一看便是武將的風範。瘦削的面龐上五官鮮明,顯得十分精明強幹,但那雙望向狄仁傑的目光卻格外謙恭坦白,就像望著一位從心底裏敬愛的長輩。他便是狄仁傑最倚重的衛士長袁從英。

十年前,狄仁傑外放寧州刺史期間,遇上當地的突厥人陰謀暴亂,情勢相當緊急。這個袁從英恰在寧州的衛府從軍,因諳熟突厥語被狄仁傑選中,潛入突厥人中偵查到關鍵敵情,與官軍裏應外合粉碎了賊人的陰謀。袁從英在此役中表現出的有勇有謀和忠肝義膽,受到狄仁傑的青睞,便將他調來自己身邊擔任衛士。之後的十年中,袁從英對狄仁傑始終忠心耿耿,出生入死從不敢有辱使命,逐漸成長為狄仁傑最信任的衛士長,兩人之間也建立起了父子般的深厚情誼。

聽見狄仁傑問話,袁從英答道:“大人,下午聖旨來過了。卑職接了旨就去衛府交割,他們硬拉著我喝餞行酒,剛剛才散。”

“哦?這麽快。聖旨怎麽說?”

袁從英疑惑地瞧了瞧狄仁傑,道:“聖旨說聖上已經準了大人致仕返鄉,即日啟程。並命卑職即刻遣回衛隊和軍頭,官憑交還衛府,隨行伴護大人回鄉。大人,這些您都知道了吧?今天聖上就是為了這件事召您進宮的?”

“嗯,聖上確實是為了這個召我進宮的。那麽,現在我倒想問問,你對這件事情怎麽看?”

“我?大人和皇帝商量好的事情,我能怎麽看?大人,您年事已高,本不該再太過操勞。這回聖上開恩準了您致仕,您就高高興興地回家咯。”

“我自然如此,那麽你呢?”狄仁傑站起身,背著手在屋裏踱起步來。

袁從英低著頭,目光跟隨狄仁傑的步子,輕聲道:“大人去哪裏,我就去哪裏。”

狄仁傑一轉身,注視著袁從英的眼睛:“胡說!你是朝廷的大將軍,又不是我狄仁傑的私人衛屬。你的職責在朝廷,在大周,而不在我狄仁傑!”

袁從英道:“大人,今天卑職已經交出了大將軍的官憑,此時此刻,從英已經不是大周朝廷的大將軍了。從英跟隨大人這麽多年,看得很明白。所謂權位,予取予奪,本都是朝廷的一句話。為國效力是軍人的本分,也是從英的心願,但卻不是為了當什麽大將軍。在從英看來,保護大人,協助大人,就是為國效力,絕不單單是做您的個人衛屬。因此大人需要從英一天,從英就為大人效力一天。哪天大人不需要從英了……從英自會向朝廷請命去鎮守邊關,有朝一日為保家衛國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才是從英理想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