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1914年8月2日,德國入侵比利時。幾天之內,德軍橫掃法國。臨近8月底,就在巴黎即將陷落之際,德軍的主力從法國撤兵,以應對俄國從東方而來的入侵,保衛德國國土,於是巴黎沒有陷落。

1915年,俄國正式獲得了對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控制權。

許多曾經在貝琳達的舞會上與夏洛特跳過舞的小夥子都戰死在了法國。弗雷迪·查爾芬特死在了伊珀爾[1];彼得回到了家鄉,患了炮彈休克症;夏洛特接受護士訓練之後上了前線。

1916年,莉迪婭生下了一個男孩。考慮到她的年齡,人們原以為生產過程會很困難,結果並沒出現什麽問題。他們給這個男孩取名叫亞歷克斯。

夏洛特在1917年患了肺炎,被送回家中。她在康復期間把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翻譯成了英文。

戰爭結束後,婦女獲得了投票權;勞合·喬治成為了首相;巴思爾·湯姆森受封為爵士。

夏洛特嫁給了一名她曾在法國護理過的年輕軍官。經歷過這場戰爭,他變成了一名信仰社會主義的和平主義者,並且是首批加入議會的工黨議員之一;夏洛特則成了頗具影響力的英文翻譯家,主要翻譯十九世紀的俄國小說。1931年,夫婦倆去了一趟莫斯科,回國後宣布蘇聯乃是工人的天堂。納粹德國與蘇聯簽訂條約[2]前後,他們才改變了這種想法。在1945年當選的工黨政府裏,夏洛特的丈夫任副部長。

夏洛特如今仍然健在,她住的小屋就建在家庭農場從前所在的地方。這座小屋是她父親當年為自己的管家建造的,結構寬敞、構造堅固,裏面擺滿了舒適的家具和彩色的布藝裝飾。家庭農場如今成了住宅區,不過夏洛特很喜歡有鄰居做伴的生活。沃爾登莊園由魯琴斯[3]主持重建,現在歸亞歷克斯·沃爾登的兒子所有。

對於近些年發生的事,夏洛特的記憶有時會很模糊,但在她的記憶中,1914年的那個夏天仍宛如昨日。每當回憶起那段經歷,她那雙悲傷的褐色眼睛總會有些恍惚。接著,她便會向你講起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不過,她並不只沉浸在回憶裏。她不僅指責蘇共政府敗壞了社會主義的名聲,還指責瑪格麗特·撒切爾[4]敗壞了女權主義的名聲。若是你對她說撒切爾夫人不是女權主義者,她會反唇相譏,說勃列日涅夫[5]不是社會主義者。

當然了,現在她已經不再從事翻譯,不過她正在閱讀俄文原版的《古拉格群島》[6]。她覺得索爾仁尼琴有點兒自以為是,但她還是決心把這套書讀完。由於她只能在上午和下午各讀半個小時,因此她估摸著,等到把這套書讀完的時候,她該有99歲了。

說不清為什麽,我相信她能把這套書讀完。

[1]伊珀爾是比利時的一個城市。

[2]即1939年8月23日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3]埃德溫·魯琴斯爵士(1869—1944),被視為英國最偉大的建築師。

[4]即撒切爾夫人(1925—2013),英國政治家,於1979至1990年擔任英國首相。

[5]列昂尼德·伊裏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蘇聯領導人,共產黨員,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等職務。

[6]一部反映蘇聯奴隸勞動和集中營故事的作品,分為三冊,出版於1973年。作者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在該書出版的第二年遭到逮捕,並被剝奪國籍,驅逐出境,二十年後才得以返回。古拉格群島是作者虛構的一個地名,“古拉格”實際是蘇聯的政府機構,負責管理全國的勞改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