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者“復活”(第4/5頁)

“不貴,碗八百元,壺五百元,花瓶給三百元就賣了。”

“這些玉件呢?”

“也便宜。這是漢代的玉片,這是宋代的玉佩,這是民國的玉鐲。你看這件,雖是現代產品,但那可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呀。這件是瑪瑙的佛珠,這串是琥珀的串珠。”

“這塊和田玉得多少錢?”

“三千元,不貴。你看那品相質地,透亮白,沒有一點兒雜質呀。”

張劍鋒看看後便離開了。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漢走到張劍鋒跟前說:“那個人真能吹,什麽漢代的宋代的清代的,全是現代仿品。只有那塊和田玉是真的,不過要價太高。”

張劍鋒看了一下這個人,便停下腳步說:“看來師傅是收藏古董的行家?”

“談不上,沒事時來看看熱鬧。”

“你也愛好收藏?”

“搞點兒小收藏。怎麽,你們也是搞收藏的?”

“剛入門,還什麽也不懂呢。”

“先不要急,多看看,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攤位對比一下。在看實物的時候,要多看些資料。貴重的物品要找內行人幫助鑒定一下,這樣才不至於吃虧。”

張劍鋒點著頭,隨後又問道:“師傅貴姓?”

“姓陳。”

“哪退休的?”

“在東山文化館幹了半輩子,最早沒成立文管所時,兼管過文物。”

“你是陳館長?我和你兒子陳振勇熟悉,剛才我們還去了他開的古玩店。”

老人仔細地看著張劍鋒,然後說:“我看你有些面熟,你上過電視。對了,想起來了,你不是公安局那個破了大案的隊長嗎?”

“想不到大叔將我認出來了。”張劍鋒笑了。

老人也笑了。

“我看出來了,你們不是收藏什麽古董,一定是有什麽事到這裏調查來了,是不是博物館文物被盜了?”老人很機智。

“不瞞你說,不是博物館被盜,是楊樹園子有一座古墓被盜了,現在還不知道裏邊丟失了什麽,我們正在找線索。”

“竟然有這樣的事?那裏的古墓我去過,是遼代早期的墓呀。太可惜了。”

“陳館長,你常來這個地攤嗎?”

“雙休日時來得多些,平時上午散步時會經過這裏。”

“你是否發現近日有新出現的出土文物?”

“這個我沒有發現。”

“據說在東山常有人下鄉收購古董。”

“我聽說過,雙休日有時到這裏擺攤的老黃就常下鄉收購古董。不過這個人很正派,沒出過問題。”

“他叫黃什麽?”

“不知道他的名字,人們都叫他老黃,原是第四農機廠下崗的幹部。”

這讓張劍鋒和陸雨林想到黃雲奎。

“大叔,這裏擺攤的人你都認識嗎?”

“有幾個認識的,其余的只是混個臉熟,一直不知他們的姓氏。不過,現在在這裏擺攤的,都是固定的人員,到雙休日還會有幾十人或上百人來,不但擺古董的多了,還有賣書的、賣花鳥魚蟲的等,非常熱鬧。有時間你可以來看看。”

隨後,張劍鋒拿出那名死者的照片讓陳館長看,老人說:“這個人很像那個老黃。那邊是老李和老郭的攤位,我帶你去讓他們再認一認。”

說著,陳館長帶著張劍鋒和陸雨林到另一邊的兩個攤位前,姓李和姓郭的老漢看後,對視了一眼,姓李的說:“這個人去年秋來到我們的攤位,還拿過一些古錢幣問我們怎麽收。我說看什麽年代的,哪個品種。那個人從背包中拿出一堆古錢幣,我發現其中有一些是遼代的錢幣,有重熙通寶、清寧通寶、鹹雍通寶和天慶通寶,但這些錢幣當時流通量都相當大,至今價也不高。最貴的到外地也就百八十元的,特殊的能賣上幾百元。於是,我想按三十元一枚收購,那個人沒有賣。今年春季,這個人又來過這裏。那次,這個人在各攤看看,並沒有出售古物。這個人都是雙休日來這兒的。我想,這個人不是東山人,很可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雙休日才有時間來這裏。”

“你見過這個人騎摩托車嗎?”

“沒見過。”

“好,謝謝你們。”

他們又看了看照片說:“是的,這個人以前來過我們這裏。在我的攤前一蹲就是半天。不過,這一段時間再沒有見過他。”

張劍鋒看著姓郭的老漢,想到黃雲奎說在舊貨攤出攤的郭雲龍,便問:“大叔,你叫什麽名字?”

“郭雲龍。”

“你是黃雲奎的朋友?”

“是的。相處時間長了,彼此交流些東西。”

張劍鋒看著郭雲龍擺在地上的多是銅墻鐵壁香爐、銅佛像、老香碗,其余的有現代錢幣,還有很多裝在塑料袋中的古代錢幣。陸雨林蹲下身觀看著古幣,發現有一枚用紅線拴著,便問:“郭大叔,這枚銅錢怎麽用線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