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銀針女嬰(第6/15頁)

在聶之軒率領的法醫部門向專案組報告了屍檢情況後,專案組當機立斷,將三起案件並案偵查。

三起案件,造成三名嬰兒兩死一傷,別說在這個幾乎很少有刑事案件的鎮子上是個奇聞異事,甚至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轟動一時。一段時間裏,整個鎮子上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尤其是家裏有嬰兒的家庭,更是一改之前的夜不閉戶的狀態,在炎炎夏日,也要緊鎖門窗,絕對不讓嬰兒一個人睡在搖籃裏,哪怕再熱,也要在睡前把孩子抱在懷裏。甚至哪家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急急忙忙在嬰兒身上找針眼,如果哭了一會兒沒停,家長就抱著孩子去衛生院要求醫生給孩子拍X光。

案件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公安機關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可是,現場遭到圍觀群眾的破壞,一點有價值的痕跡物證都沒有能夠發現,這就從源頭上失去了破案的線索、甄別犯罪分子的依據和證據,偵查工作一時陷入了絕境。

省廳、市局組成了專家組,專門對這起案件進行了研究。

最初的希望還是在於被害人家的現場勘查。雖然距離尹家、周家的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天,但是專案組的現場勘查員還是對兩家的門窗進行了細致的勘查,同時,也對初次勘查時候的照片、錄像進行了審閱。

這兩家的房屋都是簡單的聯排平房,出入口比較復雜。但是,據兩家人闡述,他們睡覺的時候,都是關閉大門的。因為是酷熱的夏天,所以為了節省空調電費,都是打開電風扇、打開窗戶睡覺的,那麽,犯罪分子進入現場的通道就只有可能是窗戶。可是,經過勘查,窗戶、窗櫃和窗台上都沒有可利用的痕跡。經過復勘,技術人員認為不僅僅是因為載體不好,因為就算載體不好,也會留下刮擦、攀爬的痕跡,可是兩個現場都沒有發現這些痕跡。換句話說,犯罪分子的出入口,無從判斷。

犯罪分子從何處進入現場,一時也被群眾傳的是神乎其神,甚至妖怪、食人族、外星人什麽的謠言都出來了。

另一組勘查員在聶之軒的帶領下,對莊姓女嬰家,以及拋屍路線進行了勘查。同樣,莊姓女嬰家唯一可能的進出口也是窗戶,但是窗戶卻沒有任何可疑的痕跡。聶之軒還對莊家的大門和圍墻進行了勘查,大門的門鎖很正常,沒有撬壓的痕跡,圍墻也沒有攀爬的痕跡。犯罪分子的出入口再次出現了無法分析的情況。

放棄了對莊家物證的搜索,聶之軒率隊沿著各條路,從莊家到小學現場走了幾趟。因為是在普通的鎮子上,所以只要對鎮子熟悉,很輕松就可以避過所有的監控,於是監控調查這條路也走不通了。好在細心的聶之軒記得,嬰兒屍體的屍僵形成狀態是蜷縮的,這說明嬰兒死亡後,在屍體被運送的途中,應該處於一種蜷縮的體位。而無論是橫抱、背負還是肩扛,屍體都不應該是蜷縮的,所以聶之軒認定女嬰在運送途中,應該是被某種包裹物包裹。所以,在沿途搜索中,聶之軒一心想找到這個包裹物。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包裹物還真的被聶之軒找到了。在幾條路線上,聶之軒幾乎是逢垃圾桶都要翻找一下。同事們不知道他的用意,心想這家夥是假肢,所以不怕臟嗎?不過,當聶之軒從一個垃圾桶裏拽出一條黃色的布的時候,大家終於意識到他的用心。

這是一條不知道作何用的布,上面有幾個香煙燒灼的洞。經過多人辨認,一直沒有找出這塊布的主人。聶之軒把布送回市局物證鑒定中心進行物證提取,果真在布上尋找到了莊姓女嬰的血跡,這應該是她頭頂針眼滲出的少量血跡黏附在了布上。可惜,物證部門無法從布上再尋找到第二個人的DNA,唯一可能提取到直接指向犯罪分子證據的物證也沒有了。不過,物證部門從布上提取到了一些油脂類成分,有動物油成分,也有植物油成分,因此分析這可能是一條餐桌布。

物證這條路又陷入絕境,專案組只有重新再坐下來研究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

侵害嬰兒的案件,作案動機無外乎幾種: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傷害、殺害自己的孩子,可是,這三個案件來源於三個不同的家庭,因此排除。其次就是性侵、猥褻嬰幼兒的案件,可是三起案件的被害人的性器官都沒有遭受侵害的損傷痕跡,所以也不太像。再者就是拐賣嬰兒,這三起案件顯然也不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和三名嬰兒的父母有仇,這是復仇行為,可是經過警方長達一個月、訪問人數超過千人的調查工作,確定這三個家庭之間不存在絲毫的聯系,更沒有什麽共同的矛盾點,而且這個幾萬人的鎮子上,家裏有嬰兒的家庭有不少,這三個受害人家庭應該都是被隨機選擇的,於是這一個動機也隨即被排除。最後就是精神病傷人了,警方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對鎮子上所有精神病人,或者是有精神疾病症狀的人都調查了一遍,可惜缺乏甄別依據,也無功而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