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知人最苦(第3/18頁)

當日西園宴會,丁南強向門子打聽過陸惠,而且尾隨黃芳泰去了客館,他本出現在命案現場,又托名妓朱雲帶走一件血衣,這些都是既定事實,他本人也予以承認。最大的可能是,丁南強正是殺死黃芳泰的真兇,動機且先放在一邊。他說不出捅了黃芳泰幾刀,極可能是有意如此,好賣出破綻,讓旁人不再懷疑他。

不想丁氏一番陳詞被朱音仙聽到,朱音仙與丁南強是忘年之交,他不願意好友就此遭難,於是仗著了解案情細節,挺身而出,強行為丁南強頂罪。

當時朱音仙主動承認罪名時,丁南強是相當意外而震驚的,幾度欲出言阻止。曹湛人在當場,冷眼旁觀,看得一清二楚。

離開後,丁南強便趕往夫子廟,與陸惠密議相關事宜,然漕標綠營千總朱安時意外出現,又鬧出了兩起命案。以暗器殺死朱安時者,自然就是丁南強本人了。雖未曾聽聞其人身懷武藝,但他鐘愛戲曲,刻苦練功,又自詡半個江湖人士,暗藏了幾手也說不準。

曹寅聽完曹湛分析,道:“不錯,你的推測順理成章。現下看來,丁南強的確嫌疑最大。”又問道:“朱安時之死只是個意外,你覺得黃芳泰一案,裏面會有什麽陰謀嗎?”

曹湛道:“最早織造大人曾認為黃芳泰被殺與那個什麽鄭公子有關,當時我覺得匪夷所思,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之事。目下又出了陸惠、朱安時命案,前後聯系起來一想,才覺得織造大人的思慮極有道理。”

丁南強既在夫子廟外與陸惠密謀,二人必定早已相識,表明之前丁南強殺黃芳泰亦是為了保護陸惠。肯為對方犯險殺人,丁氏與陸惠之交情,可想而知。而陸惠年輕時曾為反清復明積極奔走,甚至到福建聯絡鄭成功。朱音仙親口說出此節,想必只是為了讓其殺人動機更令人信服,但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一節肯定是事實。

鄭成功正是明末清初文壇魁首錢謙益的得意弟子。當年丁南強祖父丁繼之與錢謙益交好,入清之後,錢謙益每至江寧,均住在丁氏河房。若是有某種內在隱秘線索能將這些獨立事件聯系起來,或許就是這幅畫面——

錢謙益曾派陸惠前往福建,與鄭成功聯絡。後鄭成功雖大舉北上,順利進入長江,卻未能及時攻克江寧,最終因自大輕敵而敗回福建,之後再也未能重振旗鼓。雖然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台灣作為抗清基地,但不久後即在內外交困下病逝。

錢謙益等人失去武力依托,就此一蹶不振,直至徹底消沉,從此以大清子民的身份,默默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陸惠後來竟成了清廷寵臣徐乾學的心腹管家。

而丁南強,即便沒有繼承其祖父丁繼之遺志,亦當知悉當年錢謙益等人種種反清復明之事跡,並願意維護先人之情分,所以才有了現今他肯為陸惠連殺兩名朝廷武官之事。

至於朱音仙,其人生經歷豐富而曲折,前後侍奉過戲劇大師阮大鋮、冒襄等人,亦曾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宮廷樂師,雖然從始至終只是個旁觀者,但他尚有義氣,肯為朋友出頭。

曹寅聽完曹湛分析,喟然嘆道:“若丁南強殺死黃芳泰只是出於保護陸惠的目的,倒也罷了,就怕當真跟鄭公子有關。既然你也認為丁南強背後可能還有其他,那麽便重點調查他吧。”又無奈地搖了搖頭,道:“我跟丁南強也算是交情不錯的朋友,實在想不到,他那樣一個公子哥兒……”

曹湛見曹寅倦色濃重,便勸道:“時辰不早,織造大人還是早日安歇吧。丁南強那邊,我自會細細調查。”

曹寅搖頭道:“江寧接連出事,我還睡得著嗎?得連夜寫奏折稟報皇上。”

曹湛問道:“韓菼韓學士今夜大概也會知道夫子廟出了事,那麽他那邊……”

曹寅道:“陸惠後事就交由江寧府來處置吧,韓菼最好還是按照日程上路。至於護送人員,我連夜派人趕去提督署,請江南提督金世榮派兵護送。至於漕運總督王樑那邊,我也會親自致信,你就不必再管了。”

曹湛應了一聲。

曹寅又道:“你先去歇息,明早你再代我去送韓菼一程。這《大清一統志》早一日抵達京城,我也早一日心安。”

曹湛便辭出書齋,自回房歇息。次日天剛亮,又起早趕來黃宅千頃堂,欲約黃海博同往夫子廟。不料黃氏管家告道:“我家公子昨日出門後,不曾歸來。”

曹湛大為驚訝,卻一時不及查問黃海博去向,只得先自己趕來夫子廟。

陸惠、朱安時屍首早已被江寧府派人連夜擡走,韓菼人也到了尊經閣,正獨自站在書箱前發呆,神色黯然。

曹湛在一旁等了一會兒,這才上前見禮,又代曹寅致意。韓菼道:“曹寅老弟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