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吹牛皮的殺人王亨利·李·盧卡斯(第4/4頁)

在盧卡斯的案件被公開後,人們開始探尋他的殺人動機,結論卻是他想殺人,這或許也是所有連環殺手的殺人動機。盧卡斯曾提到過“死亡之手”,說他的許多殺人行為都是在死亡之手的指導下完成的。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的表現,此種類型的連環殺手的心理狀態與正常人不同,他們在選擇殺人目標時,會盡量避開警方的調查,但會出現食人或戀屍癖等許多異常的行為。

不少犯罪心理專家認為,連環殺手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不希望別的連環殺手蓋過自己的風頭。有些連環殺手還十分關注同類的動向,例如泰德·邦迪這個有組織殺手就是許多連環殺手的偶像,不少警方所抓獲的連環殺手的家中都有大量關於邦迪的資料。邦迪不僅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還能進行犯罪心理側寫,他還是連環殺手中唯一的博士。

據說一名警察在調查綠河殺手時曾經接到了邦迪的來信,在信中,邦迪自信滿滿地告訴警方,他可以描繪出一個連環殺手真實的內心世界。邦迪這麽做的原因自然不是想幫警察抓住綠河殺手,而是想重新引起警察的注意或者是公眾的關注。這種心理在盧卡斯及其同夥圖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殺人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罪行,這是所有人都有的常識,盧卡斯和圖勒自然也知道,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向警方炫耀自己的殺人經歷,甚至在殺人數量上大做文章。

不少連環殺手都有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經歷,他們往往在第一次殺人後因為精神問題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然後會恢復理智,但在恢復社會生活不久之後就會變成連環殺手。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些已經犯下殺人案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被治好?盧卡斯接受了10年的治療,在精神病院內表現得很正常,但卻在離開精神病院後走上了瘋狂連環殺手的道路。有的連環殺手接受了更長時間的治療,但效果依舊不明顯。甚至可以說,精神疾病比癌症更難治愈。

一個心理變態的人想要恢復正常,人際關系對他來說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會中,那麽他就會擺脫變態的心理,變成正常人,可是這很難。絕大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變態的心理。當然也有少數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學會融入社會,他的精神狀態也會隨之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