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6頁)

為了節省開支,何其多寒暑假都在上海打零工。大三那一年,電影《少林寺》風靡全國,瘦小自卑的何其多被電影中的高超武功所震撼,他拿著從飯費裏省下的錢獨自一人去了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沒有收留何其多,但何其多自己找到一條習武之路,留在少林寺旁邊一家學校學習棍法。九月,何其多回到學校。大四學期一開學,他就在學校的公告欄裏貼出一張手寫的公告:招募熱愛武術的同學,一同籌建建校以來的第一個武術社團。社團成立後,何其多被團員們一致推選為團長。大學武術社團團長的經歷改變了何其多的性格,他漸漸由自閉變得開朗。出於熱愛,還自費購買了一套太極拳教材,自學了陳氏太極拳。

轉眼大四畢業,何其多被分配到上海一家中學當數學老師。在這所位於閔行區的中學裏,何其多當了三年中學教師。在同齡的本地人還住在父母家中好吃好喝談戀愛劈情操之時,何其多已經開始負擔老家親人的生計。他明白,自己能在異地他鄉擁有一份固定薪水、一份工作,是犧牲了其他幾個兄弟姐妹前途的結果。

因三個姐姐都已經在家鄉成家,何其多決定先將兩個未婚妹妹帶到上海,如果妹妹們能在上海結婚成家,就等於何家在上海有了三個家庭。三個家庭,也是三個接待站。到時候,老家如果還有其他人想來上海討口飯吃,不僅他自己的接待負擔會小許多,幫老家人解決問題的機會也多了三倍。

這年暑假回鄉,何其多買了半只黑毛豬,讓兩個妹妹與他一起回到上海。

學校食堂管理員收下何其多的半只黑毛豬,將何臘娣、何臘妹兩人安排在食堂做雜工。

何其多的父母都很俊秀,六個孩子天生相貌好,只是後天太過寒苦,所以看著粗糙。何臘妹、何臘娣兩姐妹在學校食堂工作半年後,徹底改變了原來又黑又瘦的相貌。年紀最小的何臘娣甚至可以講幾句洋涇浜上海話出來。

何臘妹比何其多小三歲,在家鄉時,兩人的感情也最深,對何其多更是言聽計從。兩年後,在何其多的撮合下,何臘妹同意了一個校工的求婚。校工名叫桂望國,初中文化,在學校籌建時,作為征地安置對象招進學校,起初是做雜工。拿到汽車駕駛執照後,成為後勤部門的一名兼職司機。

何臘妹豐滿漂亮,人也開朗,迷得處於荷爾蒙高峰階段的桂望國神魂顛倒,同居後,日日恨不得粘在媳婦身上永不起床。桂望國的賤骨頭樣子,讓屋裏老娘很不開心,她操著一口南京話,拒絕了小兩口在弄堂老屋舉辦婚禮的要求,不僅不能在老屋結婚,連親戚也不要參加,每當有街坊問起,老太太都是一副牙疼表情:“格小赤佬骨頭太輕,娶個鄉下女人有啥開心。”

因為積蓄有限,桂望國與何臘妹的婚禮舉行得很簡陋。結婚當天,拉著妹夫的手,何其多動情地說,“阿國,婚禮好不好無所謂,都只是形式,兩口子感情好最重要。沒關系。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我不僅把我大妹托付給你,小妹的幸福,也交到你手上了。你多留心,幫小妹找個上海老公。”

“阿哥,儂放心,臘妹是我媳婦,臘娣就是我親妹妹。”桂望國將胸脯拍得啪啪響。

兩個妹妹,一個嫁了,一個正在挑挑揀揀,何其多算是放下心。就在這時,“文革”後的第一波出國潮在國內湧起,一心想出去看看的何其多也悄悄加入考托福的行列中。苦讀兩年後,他被美國一所大學金融專業錄取。

二十七歲的何其多沒有絲毫猶豫,他背著比當年從鄉村走出時大不了多少的行李,揮手告別前來送別的妹妹、妹夫,走進上海虹橋機場,坐上飛往美國的航班。

沒出過國的同胞都以為美國是天堂。出去過又回來的,對真實情況又一致保持緘默。何其多苦笑,其實,決定你在美國到底是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的,基本不是學歷和能力。而是你在國內攢了多少money。換句話說,你在國內是誰,在國外依然如故。

盡管曾經有過極為親密的關系,但徐麗美亦未聽何其多講過美國的詳細經歷。她好奇地問,“老何,聽說第一批出去的留學生,都要刷盤子洗馬桶才能生活,是真的嗎?”

“差不多吧。”何其多點頭,“第一批出去的留學生背後,是剛剛開放的大陸,經濟尚未搞活,大家能掌控的錢都不多,不管是明星還是學者,剛剛出去時,都要做一段時間的鐘點工才能維持生活。”

徐麗美點頭,“在美國這種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工比較貴,又能及時拿薪,所以許多人要做這一行。”

“阿美這些年的國,沒有白出。”房鶯伸出一根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