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麻子賣藥(第4/9頁)

最近天津城中妖狐作祟一事鬧得很邪乎,老百姓之間本就風言風語以訛傳訛,如今又聽五鬥聖姑也這麽說,哪還有人不信。五鬥聖姑請眾人在庵門前搭一座法台,一旦法台搭成,她便登台作法、降妖除怪。當時就有大批善男信女掏錢出力,按五鬥聖姑的指點,搭起了一座法台。說來只不過是個木頭台子,並沒有多高,不像書裏說的高搭法台三丈三,也就二尺來高,腿腳利索的可以一步躥上去,上設一張供桌,鋪著大紅的絨布,擺放香蠟紙碼、凈水銅鈴,還有一個香爐。

此舉鬧動了半座天津城,看熱鬧的老百姓奔走相告,人是越聚越多,官廳的長官也聽說了,卻來了個不聞不問,裝成不知道,還下令巡警不準近前,反正這個案子不好辦,不知打哪兒出來這麽一位道法神通的聖姑,先讓她折騰去:除了妖狐,官廳坐享其成,又是功勞一件;除不了妖狐,再問她個妖言惑眾的罪名,官廳照樣落個安民有功,這才叫為官之道。

一切準備妥當,已然到了二更天,天上一輪明月高懸,鐵刹庵門前擠滿了人,都想瞧瞧五鬥聖姑如何登壇作法。只見五鬥聖姑邁步登上法台,焚香念咒,從袖中抽出寶劍。擠在台下的人們抻脖子瞪眼,一齊看這口劍,明月之下寒光閃閃、冷氣森森,登山斬猛虎、入海屠蛟龍,上陣敵喪膽、鎮宅鬼神驚!五鬥聖姑將寶劍放在供桌上,點燃兩支蠟燭,一只手搖舉銅鈴,一只手輕舒玉指,蘸上凈水往四下彈,口中繼續念咒,不多時刮起一陣黑風,遮住了天上的月光。聖姑放下銅鈴抄起寶劍,口含凈水往劍身上一噴,又一擡手將寶劍拋至空中,化作一道寒光直奔東南,轉眼間去而復至,同時掉下來一個東西,落在供桌之上骨碌碌亂滾。

眾人驚詫萬分,都抻長了脖子往法台上看,什麽東西這是?趕等看明白了,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掉落在供桌上打轉的東西,竟是一顆血淋淋的狐狸頭!

3.

五鬥聖姑在侯家後鐵刹庵門口高搭法台,焚香設拜、掐訣念咒,寶劍化成一道寒光飛去,轉眼回來,聖姑收劍入袖,又從半空掉下一顆血淋淋的狐狸頭,毛色蒼黃,死不瞑目,嘴裏還在吐血沫子,一看就是剛砍下來的,驚得圍觀之人瞠目結舌、鴉雀無聲。五鬥聖姑取出一塊白帕,蓋在狐狸頭上,告訴一眾百姓妖狐已除,再也不必擔心了。當時仍是迷信的人多,瞧見當真是狐妖作怪,善男信女在台底下跪倒一大片,對聖姑磕頭膜拜。

五鬥聖姑在鐵刹庵飛劍斬妖狐的消息一傳開,天津城炸了鍋,都說世上有神仙,以往誰見過?這一次見了活的,這可是如假包換的真神仙!而五鬥聖姑也沒走,在鐵刹庵住下了,發大願募化一座寶塔,供養斬妖的寶劍,據她說這口劍名為“蜻蜓劍”,乃是殘唐五代年間的古劍,只要香火不絕,可永保一方平安。

天津衛龍蛇混雜,三教九流信什麽的都有,對於這個五鬥聖姑,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不信的說她裝神弄鬼、騙人錢財;信的人對她頂禮膜拜、當活菩薩一樣供奉。官廳也不好插手,只能說睜一眼閉一眼,善男信女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重整了鐵刹庵房舍院墻,前來燒香的絡繹不絕,善男信女輪流看管香火。聖姑只在後堂閉門打坐,諸事不理,來什麽人也不見。

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劉橫順聽人說及此事,覺得難以置信,倒是聽說書先生說過,殘唐五代多有劍仙,可於千裏之外取人首級,聽了挺過癮,誰又見過真的?可從五鬥聖姑飛劍除妖以來,城中再沒出過什麽亂子。

有書則長無書則短,過了些日子,有這麽一天早上,劉橫順帶上杜大彪在三岔河口吃早點,瞧見河邊有個賣臭魚爛蝦的小販。三岔河口一帶窮人多,賣臭魚爛蝦不出奇,都是從河裏撈上來的,小魚小蝦什麽都有,也不用挑揀,倒在大木桶中混著賣,論斤往外吆喝,說是臭魚爛蝦,皆因又小又碎,可不是真的又臭又爛,下了鍋吃不死人,因為價格便宜,來買的人從來不少。小販身邊有個孩子,五六歲模樣,身上衣服又臟又破,補丁摞補丁。劉橫順路過的時候,一眼看出來不對了,這孩子穿得破倒不出奇,窮人家的孩子不光屁股就不錯了,不過這個小孩左腳趿拉只破布鞋,右腳卻穿了只虎頭鞋,繡得挺講究,上邊還有銀扣,這樣的鞋至少兩三塊錢一雙,窮老百姓可舍不得買。劉橫順眼裏不揉沙子,立即上前查問——一個在河邊賣臭魚爛蝦的,一天能掙幾個大子兒?舍得給孩子穿這麽好的鞋?況且這鞋就一只,到底是拐來的孩子,還是偷來的鞋子?

賣臭魚爛蝦的小販見是劉橫順,那誰不認得,忙把鞋子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安分守己做小買賣的,一不敢偷二不敢拐,真沒那麽大的膽子,前幾天在河邊下網,瞧見一個東西在水中時隱時現,白花花形同一截蓮藕,可不作怪,三岔河口什麽時候長過蓮藕?他用杆子鉤過來一瞧,卻是一條人腿,在河中浸得又白又腫,幾乎讓魚叼零散了,腳上穿了一只虎頭鞋,可見這是個死孩子。賣臭魚爛蝦的不在乎這個,那個年頭往河裏扔死孩子的太多了,不值當大驚小怪,覺得這只虎頭鞋挺好,只是湊不成對兒,僅有一只也賣不了,扔了又挺可惜的,他兒子長這麽大,從來沒穿過這麽好的鞋,就扒下鞋來,給他兒子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