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奏 一個益州人在武昌 第一章 結局與開始(第3/6頁)

一出門,成蕃擔憂地小聲對狐忠說:“這一次孝和怕是兇多吉少啊。”

“是啊,如果沒有出現奇跡的話……”狐忠望著張燈結彩打算歡慶勝利的南鄭城,把兩只手籠到袖子裏。

三月二十六日,荀詡早早洗漱幹凈,換上正式的官服前往軍正司。軍正司位於南鄭東部的古城樓中,城樓是劉邦時代的建築,建築主體用六指厚的大青磚砌成,結構厚重宏大,但樓內卻陰暗寒冷。

荀詡走在寬闊空曠的走廊裏,不無惡意地想:“古人雲,人如其名;這也可以說是官如其屋了。”

走廊兩側是厚厚的青磚墻,沒有窗戶,唯有通過入口處透進的陽光才讓通道裏多了幾分光亮。荀詡背朝著入口,朝逐漸變暗的走廊深處走去,雙腳踏在青石地板上,發出渾濁的響聲。冰冷的空氣呼吸到肺裏,讓荀詡感覺到一陣痙攣。

走廊的盡頭是一扇漆成灰色的木門,荀詡推開門走進去,發現裏面已經有一名身穿軍正司制服的士兵在等候。那名士兵站得筆直,他看到荀詡,面無表情地問道:“是靖安司的荀詡從事嗎?”

“正是。”

“請跟我來。”

荀詡跟隨著那名士兵在軍正司的城樓裏轉了幾個彎,感覺自己差不多迷路了。根據走下台階的數量,他估計評議間會是在地下的某一個房間。上一次荀詡以評議官員的身份參加時,就是在一個封閉的山洞裏。軍正司的人顯然認為,一個良好的“環境”是控制被評議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很快,士兵來到一個房間,拉開房門請荀詡進去。荀詡走進去以後,發現這間屋子並不大,但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墻壁用白灰粉刷過,單調且耀眼;整間屋子被有意識地分成高低不同的兩個部分,荀詡所在的地方是屋子的最低處,只擺放了一把胡床;而屋子對面的地板則高出不少,一字排開了四張冷灰色的木制案幾,居高臨下地俯瞰著胡床。

“請在這裏少候。”

士兵指了指胡床,然後關上門出去了。荀詡拉開胡床坐了下去,百無聊賴地盯著那四張案幾發呆。

不知過了多久,房間對面的門忽然響了一下,然後被人吱呀一聲推開,四個人魚貫走進來,也不看荀詡,依次在案幾前坐好。旁邊還有小吏端上四杯水,然後很快退出房間去。

荀詡仔細端詳這四個人。坐在中間靠左的是右護軍劉敏,他是今天評議官員裏級別最高的;按照評議慣例,級別最高的官員不負責評議的主要議程,他們的出席往往是代表評議的級別與立場;中間靠右是軍祭酒來敏,這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是漢中有名的經學博士,可惜人品狂悖,倚老賣老,哪個後輩若是質疑他的權威,就會惹得他暴跳如雷,沒多少人喜歡他;最右邊是南鄭太守府中正杜庸,是屬於荀詡最討厭的那種許靖式的名士,極喜歡清談與玄學,好逞口舌之利。選了這麽兩個人來,軍正司顯然是存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個人,護軍征南將軍姜維。按照級別來分,姜維應該坐在中間的位置,但他卻選了最靠左的位子,這一般是旁聽者的席位。姜維是諸葛丞相的親信,雖然職位不高,但卻被人視為是諸葛丞相的接班人之一;他的出席與位置,暗示了諸葛丞相本人對這件事的關注態度。

荀詡想到這裏,擡眼望去,姜維正好與他目光相接,沖他友好地笑了笑。當姜維初次歸降蜀漢的時候,靖安司曾經對他進行過一段時間的監視,所以荀詡知道這個人行事謹慎,接人待物頗有分寸,大家對他評價都還不錯。

他正在想著,來敏在上面忽然一拍桌子,嚴厲地喝道:“請注意,針對靖安司從事荀詡的評議現在開始。”

“哦。”荀詡冷淡地正襟危坐。

“姓名?”來敏威嚴地拿起毛筆問道,看來今天的審查他將會是主力。

“荀詡,字孝和,長沙人,三十五歲,現供職於司聞曹靖安司任從事,已婚,有一個老婆和一個孩子,我很愛他們。”

荀詡對這一套例行程序很熟,一口氣把接下來的三四個問題全都答了出來。來敏聽到他喧賓奪主的回答,覺得自己受到嘲弄了,氣得鼻子有些發紅,大喝道:“嚴肅,這裏是軍正司!”

“我知道。”荀詡眨眨眼睛。

來敏大怒,剛想要咆哮。劉敏在旁邊輕聲咳了一聲,來敏悻悻閉上嘴,重新拿起毛筆,端起官腔說道:“你是……”

“我是建安二十四年加入先帝麾下,章武元年轉入司聞曹,次年分配到靖安司一直到今天。”

荀詡知道下面的程序是確認他本人的履歷,於是再次先聲奪人地說了出來。從技術上他的行為無可挑剔,只不過是回答得稍微有那麽早了一點,無形中掌握了局面的主動,這讓來敏有苦說不出,只能咬著牙暗暗發怒。這時一旁的杜庸見事不妙,急忙把來敏叫過去交頭接耳了一番,來敏又小聲征詢了劉敏與姜維的意見,正過身子來再度對台下的荀詡說道:“荀從事,請不要有什麽情緒,我們只是想與你談一談前一階段你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