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日落瀛台,光緒之死(第4/10頁)

為了慎重起見,在十月初十過完大壽後,慈禧便命李蓮英每日正午和傍晚前往瀛台,給光緒送飯送藥,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回來後向她做詳細的匯報。根據光緒這段時間的表現,她將做出最後的決定。

光緒被軟禁在瀛台的涵元殿內,雖然沒有哪個太監敢把慈禧病重的消息透露給他,但李蓮英突然一反常態,連續十幾天親自前來送飯送藥,光緒便猜到發生了什麽事。

光緒知道,最後的考驗到來了。

這十幾天裏,不管是人前人後,光緒都表現得規規矩矩,無論面對的是李蓮英,還是前來診病的禦醫,甚至每一個出入涵元殿的小太監,他都十分和善地對待。

光緒清楚,他這段時間的表現,不僅將決定他能否繼續當皇帝,更為重要的是,將決定他是生是死。

身為一國之君,竟然要為生死而擔憂,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光緒心中十分無奈,但這種無奈的情緒,被他深藏了起來,絕不表露在外。

十月二十日這天,光緒面臨的考驗,將變得更加嚴峻。

慈禧的病情,又加重了許多。李蓮英一早來到儀鑾殿時,慈禧已經陷入了昏迷狀態。禦醫入殿診治,結束後起身離開,沖李蓮英輕輕地搖首嘆息。李蓮英知道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麽。

臨近中午,慈禧終於悠悠醒轉。

慈禧已經吃不下任何東西了,連藥也不肯喝,但她仍然惦記著必須要做的事情。

她吩咐李蓮英去探視光緒的病情,多和光緒聊聊,言語間可以提及實情。

“你就跟他說……說我快不行了。”慈禧說道。

她想看看光緒在知道她病危之後,會是何種反應。

李蓮英叩了頭,領命而去。

在前往瀛台的路上,李蓮英心裏暗覺緊張。

他知道索克魯的預料完全應驗了。慈禧已經叮囑他可以提及實情,由此可見,他這一次往返瀛台向慈禧所做的匯報,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慈禧最終的決定。

來到瀛台涵元殿外時,兩個小太監已經備好了飯菜和湯藥,在殿外候著。

見李蓮英來了,兩個小太監急忙端起托盤,準備像往常一樣,跟隨李蓮英入殿。李蓮英卻吩咐兩個小太監放下托盤,去通知附近的所有太監,一並遠離涵元殿。兩個小太監急忙磕頭領命,退下了。

李蓮英將飯菜和湯藥放到一個托盤上,端起托盤,走入了涵元殿。

光緒自幼體弱多病,如今人到中年,病痛更是逐漸增多,是以隔三差五就有禦醫前來診斷,每日也需進補調理身體的湯藥。

躺在禦榻上的光緒,見李蓮英來了,於是支撐著身體坐了起來。

李蓮英叩見了光緒,奉上了飯菜。

“朕今日全無胃口,”光緒搖了搖手,“撤了吧。”

李蓮英只好撤去飯菜,又奉上了湯藥。

光緒端起碗,一口氣將湯藥飲盡。

湯藥味道苦澀,但光緒早已習慣了這種滋味,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仿佛飲下的只是沒有味道的清水。

和往常一樣,李蓮英站在禦榻旁,光緒坐在禦榻上,兩人有一茬沒一茬地閑聊起來。

聊了一陣宮內宮外的事,李蓮英決定轉入正題。

“皇上,”李蓮英有意壓低了嗓音,“老佛爺今日病情加重,恐怕……”

李蓮英的話才開了個頭,光緒便一臉嚴肅地打斷了他:“休得胡言。”又說道:“皇爸爸萬壽無疆,偶有小疾,定然無恙,很快便會好起來的。”

光緒並非慈禧所生,但光緒的父親是鹹豐的弟弟,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從血緣關系上來講,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慈禧曾有言:“我妹妹之子,便是我之子。”再加上慈禧垂簾聽政後,實際上處於太上皇的地位,喜歡別人以男性稱呼來叫她,比如“老佛爺”這個稱呼她便十分受用,她讓光緒以男性稱呼來叫她,因此光緒一直以“皇爸爸”或“親爸爸”來稱呼慈禧。慈禧這樣做,讓九五之尊如此稱呼自己,既是在告誡光緒,大清國的最高權力握在她的手中,也是在向天下臣民傳達一個意思,她的地位要高於光緒,她才是大清國的實際統治者。

光緒這樣一說,李蓮英便不敢繼續往下講了,只好跪下道:“奴才知錯了。”

光緒讓李蓮英起身,又讓李蓮英坐到禦榻上,說道:“李諳達不必拘禮。當年若沒有李諳達,朕早就凍餓而死,哪裏還能活到今天?”說著,便回憶起了“庚子西狩”時所經歷的各種苦楚,將李蓮英當年對他的暗中照顧,無論事大事小,全都講了出來。講著講著,光緒竟不禁落下淚來。李蓮英在旁聽著,也跟著老淚縱橫。人老了心也就軟了,李蓮英這時並非演戲,而是真的哭了。

末了,光緒問道:“李諳達,朕送給你的跟頭褡褳,你可有留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