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第2/4頁)

此時在舞台上,藍月出場了。她依舊蒙著臉,露出一雙誘惑人的大眼睛,那雙眼睛似乎凝視著遠方,又似乎掃視著台下每一個人,這無疑震懾住了所有的觀眾。白璧注意到,當藍月出場前,四周的觀眾有的在低聲閑聊,有的是戲校的女生在吃著各種各樣的小零食。而當藍月出場以後,台下立刻變得一片寂靜,女生們無休止地品嘗著零食的嘴巴也停了,所有的人都注目著台上,傾聽著台上的音樂和台詞,但更重要的是——藍月的眼睛。終於,藍月把她的第一句台詞緩緩念了出來:“王子愛上的是公主,不是我。”那聲音確實有某種神奇的力量,盡管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卻使白璧覺得這句話超過了千言萬語。然後,舞台上陷於黑暗,藍月消失了,全劇最短的一幕,也就是第二幕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冗長的第三、第四、第五幕。白璧覺得這出戲雖然構思巧妙,但是敘述的節奏似乎有些緩慢,並不適應現代人的觀賞需要,不過,戲裏無時無刻不透露出的那種恐懼的氣氛還是能夠吸引人的。特別是音樂,用了許多暗示性的旋律和節奏,有些是用古代的樂器演奏的,音響裏還時不時放出獨聲或群聲的伴唱,導演一定為此而煞費苦心了,不過效果卻弄得像音樂劇,也許這樣的戲排成歌劇更好一些。

第六幕蕭瑟又上場了,這是樓蘭公主的新婚之夜。公主最後知道了原來於闐王子愛的不是她,於是她很痛苦,蕭瑟演得還是不錯,白璧甚至能察覺到公主在痛哭的時候並不是表演和做戲,而是真哭了。她與蕭瑟相處那麽久,知道蕭瑟真哭的時候是什麽樣子,那是任何人都裝不出來的。她看著台上的蕭瑟淚流滿面,那傷悲的樣子使每一個人看著都覺得同情。忽然她覺得蕭瑟有些不正常,舞台上公主的悲傷已經超過了白璧所能想象的程度,也許是蕭瑟過於入戲了,以至於以為自己就是樓蘭公主了。

第七幕是藍月和王子的戲,依然充滿了悲劇色彩。第八幕則明顯有些像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利葉》,王子因為誤以為蘭娜已死,所以在墳墓谷殉情自殺。

第九幕,藍月與蕭瑟終於在舞台上聚到了一起。舞台背景令白璧毛骨悚然,背景上畫著一個個面目猙獰的神像,這些神像有的把人踩在腳下,有的把人吃進嘴裏,還有的把人撕成兩半,看上去好像與印度教諸神有些關系。一開場,藍月就跪在舞台的中心,穿著一件破爛的白色衣裙,披著頭發,像個女囚犯的裝束。蕭瑟扮演的公主以仇恨的目光注視著她,蕭瑟高聲地責問藍月:“蘭娜,你不過是一個卑賤的女奴,有什麽資格愛上於闐的王子?”

藍月似乎對公主非常尊敬,以下人的口氣哀求著說:“公主,請您寬恕我的罪過。”

“不,我恨你,也恨王子。”蕭瑟的語氣充滿了仇恨。

“尊敬的公主,蘭娜只是一個卑賤的人,從來沒有奢望過得到王子,只要公主能夠善待他,不要再為難他,使他得到幸福。”藍月停頓了一下,表情充滿了矛盾與痛苦,然後,她高聲地說,“為了他的幸福,蘭娜願意永遠離開王子。”

蕭瑟搖了搖頭:“不,不,不,你已經永遠離開了他,我要殺死你,易如反掌。我現在要求你在樓蘭的神靈面前發誓,永遠不愛王子。”

接著,舞台上的燈光變得幽暗起來,而且忽明忽暗,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音樂響起了一種類似於念經的聲音,但語速非常快,遠遠超過了普通寺廟裏的念經聲,沒有人聽得懂音樂裏的聲音究竟是什麽意思。幾個舞者進入了舞台,在幾點光束之下,白璧看到他們都穿著古代西域人的服裝,頭上戴著皮帽,插著羽毛,手中揮舞著一些奇怪的東西。他們舒展四肢,在音樂的節奏裏翩翩起舞,把藍月團團簇擁在舞台的中心。白璧覺得台上的表演雖然有些象征性,但她還是能夠看得出那些舞者所代表的是巫師,舞台上表現的是古代樓蘭的祭神儀式。隨著巫師們的舞蹈,在一旁的公主高聲旁白——發誓吧,發誓吧。

藍月忽然站了起來,在巫師們的引導下,也跟著他們跳起了舞。她的動作非常優美,四肢舒展開來,就像是一只白色的仙鶴。白璧驚嘆藍月跳的舞蹈非常唯美化,她猜測藍月過去也許就是學舞蹈出身的。但這並不是普通的舞蹈,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四周的巫師與處於中央的她配合得相當默契,似乎在一邊舞蹈,一邊在互相之間交流,白璧心想這也許是在模擬人神對話?巫師代表神,而藍月代表人,人與神通過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藍月一邊舞著,一邊表情越來越痛苦,周圍的巫師似乎都在催促著她什麽,也許是在以神的名義逼迫著她發誓。忽然,幾個巫師把藍月越圍越緊,直到抓住她的四肢,使她的全身蜷縮起來。但藍月忽一用力,把巫師們都推開了,這時音樂戛然而止,巫師們紛紛退下舞台,只留下她與蕭瑟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