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51

人群開始提早到達,擁入紐約大學校園裏最大的禮堂。坦白說,我還以為大概裝不下這麽多人。班·布瑞德利計劃已久的討論會—為調查人員及其支持的技術人員們所辦的世界級論壇—就要展開了,今天是第一天。

這些人員來自二十個不同的國家,其中甚至還有兩個人是波斯尼亞市警局派來的代表,他們不會講英語,但說服了上面的決策者說他們應該參加。根據各方說法,他們在紐約玩得很開心,而且一早他們邊喝著咖啡,還一邊跟布瑞德利溝通,說他們支持這個論壇以後每年都舉辦,還建議下回地點改在拉斯維加斯。

布瑞德利首先致歡迎詞,敘述他自己在“9·11”事件中的親身經歷,包括那位輪椅人士的困境,但省略了有關他救了那個人的部分。致辭完畢後,他獲得一輪熱烈的掌聲。接下來他說,他要介紹一位在此之前不為人知的同業,這個人曾經協助裘得·蓋瑞特進行過許多調查。換句話說,就該我上場了。

多虧“戰鬥小子”和他所竄改的數據庫,我現在又是彼得·坎波了。我之前去他古代日本風格的家裏,拜托他幫我制造新身份,還問他在這麽有限的時間內,能否設法讓這個新身份令人信服。

他點點頭。“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人們會相信他們在數據庫裏所看到的。他們從來沒搞懂網絡上最重要的法則—計算機不會撒謊,但撒謊的人會操縱計算機。”

我大笑。“所以你才這麽厲害—因為你是鍍金的騙子?”

“某種程度上吧。我想我相信另類的真實。你看我住的這裏,就是一個另類的真實世界。我想這些另類的真實,都只是一個個大謊言。”他說。

“有件事我沒跟任何人說過,”“戰鬥小子”繼續說,“但是要比真功夫的話,我比你那些聯邦調查局的朋友,或是任何情報部門的家夥都要厲害。你要曉得,對他們來說,另類真實或網絡空間,只不過是一份工作。而我因為塊頭大又沒有吸引力,對我來說就不一樣了—反正我也不太喜歡真實世界。”他指著那一排排硬盤,“這就是我的生活。”

“好笑了,”我回答,“我從來不覺得你塊頭大或沒有吸引力。我一直把你想成是日本人。”

從他臉上的表情,我看得出我這些話對他的意義有多麽重大。“不過你說你比其他人都厲害,”我繼續說,“這點大概沒說錯。坦白告訴你,如果我被逼到絕境,需要計算機方面的幫助,我會找的人就是你。”

他大笑,喝完他那杯茶。“要不要開始了?”

等到我離開時,彼得·坎波是個芝加哥大學的畢業生,接著進入哈佛醫學院,然後花了幾年協助蓋瑞特進行研究。按照我稍早計劃的,我說我發現蓋瑞特那本了不起著作的手稿,而因為我可以查閱他那些記錄得一絲不苟的档案,出版社就要求我來編這本書。因此,我對於他所有的案子無所不知,就好像是我自己去調查過的一樣。

於是,我就以彼得·坎波的身份站在眾多同業面前,一開始很緊張,但很快就進入狀態。我談到蓋瑞特生性孤僻,我是他少數的朋友之一,而且基本上,他過著雙重生活:盡管大家知道他是聯邦調查局的探員,但他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替我含糊地稱之為“情報圈”的各個單位工作。

接著我談到一些他的這類調查,都是在書中仔細敘述過的。等到我覺得挑起了聽眾的興趣,就拿這些案子讓大家討論並發問。整個禮堂熱鬧起來。我必須說,我開始有點樂在其中了—站在講台上,聽著你的同輩們攻擊、分析、贊美你,真的很詭異。有點像是在讀自己的訃聞。

有個穿著松石綠襯衫的女人坐在前排,她帶頭攻擊:拆解證據、分析動機、提出尖銳的問題。她很聰明,那張臉還更有吸引力,沒有燙染的頭發,高高的顴骨,那雙眼睛似乎總是帶著笑。中間有一度她說:“我注意到他在書裏寫到幾件事—我想他不是很喜歡女人,對吧?”

她是從哪裏得來這樣的印象?我自認喜歡女人啊。“正好相反,”我告訴她,“而且他偶爾出外時,女人似乎覺得他很有魅力,而且非常性感—我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她幾乎沒眨眼。“有魅力,聰明—而且還性感?老天,我真希望能認識他!”她說,引來一片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我朝她咧嘴笑了,心中明白,我花了這麽多個月想回頭當個普通人,或許還是有點成效,我甚至期望今天稍晚些,可能會找個機會跟她聊聊,跟她要電話號碼。

同時,我換了個話題。我說有一個案子,如果裘得還活著,大概會覺得是他碰到過最有趣的。我告訴大家有關世貿雙塔垮下那天,在東城旅店發生的那樁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