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31

撒拉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動手把他那戶小套房樓下的車庫密封起來,改裝成一個暫時的生物防護實驗室。

他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範例。盡管這家艾爾米納醫院的其他一切都破敗不堪,卻擁有一間可容納兩張病床的隔離病房,以及一間附屬的實驗室。因為炭疽病是這個地區的流行病,而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協助發展中國家對抗炭疽病的計劃。於是,盡管這家醫院缺乏某些救助病患的基本設備,倒是願意提供一大筆錢,替他們建造了一流的隔離病房設施。

據撒拉森所知,這個病房十年來只用過一次,現在已經變得有點像是暫時性的儲存間。不過,對於他自己的實驗室來說,這個病房是個絕佳的藍圖,而且後來還提供了半數他所需要的實用設備:培養器、培養皿、殺菌櫃、顯微鏡,以及許多其他物品。從來沒有人報告說這些東西不見了。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他利用自己放在實驗室的一台計算機和上網的設備,收集到一份名單,其中包括六十家世界各地的生物科技公司,在網絡上販賣少於70堿基對的DNA物質,且不會要求查核姓名或詢問任何進一步信息。

許久以後,我第一次聽說這個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絕望之下,我還自己上網訂購成功過。

但在撒拉森訂購DNA之前,他必須先找到兩件關鍵的設備:基因合成器—大小就像是一部還不錯的計算機打印機。他花了一小時搞定了。生物科技產業的進展突飛猛進,意味著市場上大量充斥著不再是最快或最好的設備,還打了高折扣。

他找到了兩部狀況很好的合成器,一部在易趣,另一部在二手實驗設備網站上。兩部加起來還不到五百美金,撒拉森很感謝醫生的高收入,而且他自己一直過著很簡樸的生活,所以存款不少,完全買得起這兩部機器。而且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賣家也對購買人毫無興趣—他們唯一想要的,就是一組有效的信用卡號碼。匿名的西聯匯款也一樣好。

兩部機器都寄到的那天,他展開工作。到了當天晚上,他正在網絡上搜索,為他已經很豐富的病毒和生物學相關藏書再增添一些,此時他看到了頗有名望的學術期刊《自然》的在線版。其中一篇主要報道,是有關一個研究者剛合成了一種生物,含有30萬堿基對。從他決定自己的行動方針以來,才沒多久時間,十八萬五千堿基對就已經是過去的記錄了。基因工程的進展速度就是這麽快。

他看完那篇文章後,就曉得天花是他辦得到的,而且命定的行動日期也確定了。他在深夜祈禱,因為這是個龐大的責任,他要確保他能善用。

六個月後,在黏合又黏合、退步、重新研究和學習之後—不光是運用他的知識,還有一大批迅速變得便宜可買的設備—他完成了任務。

他極盡自己的能力,一次一個分子,終於重新創造出天花病毒。根據他所能做的每一個測試,這就跟自然生成的天花病毒一模一樣。

自從這種病毒從其他生命體跳到人類身上之後,千萬年來,天花病毒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次天花病毒”,很少會致命;另一種是“主天花病毒”,從人類開始聚集成大部族以來,就不斷摧毀大量人口。撒拉森所合成的,就是這種死亡率約三成的病毒。然而,主天花病毒有很多不同的病毒株,有些比其他的更致命得多。

知道了這點以後,他開始改進並挑戰他的病毒,用一個存在已久的方法,逼病毒一次又一次地突變。以某些微生物學家的術語來說,就是試圖予以“肯德基”或是油炸,把它轉變成一種地球上最猛烈的病毒株。

最後他確定,這是他能力範圍能做到最致命的病毒株,於是就開始修改它的基因結構。這是整個過程中最簡單、卻也最危險的部分。但也同時是最必要的……

之前天然生成的天花病毒從地球上滅絕後,世界衛生組織就發現自己還握有大量的疫苗庫存。幾年後,人人都相信這種病不會再出現了,便紛紛銷毀疫苗。同樣地,盡管有數量龐大的人仍然定期接受預防天花的疫苗接種,但撒拉森也知道,五年後那些疫苗就會逐漸用光,最後的結果是,地球上幾乎沒有人有任何免疫力了。

對他來說,這真是太理想了—只不過有一個問題。美國,也就是他攻擊的目標,在“9·11”事件後,已經愈來愈擔心生化恐怖攻擊行動,因而決定制造三億劑疫苗儲存起來,全國每個人各有一劑。撒拉森第一次閱讀到這個消息時,整個人頓時陷入絕望中。他坐在那裏一整夜,搜尋疫苗接種數據,因而得知仍有高達兩成的人口沒有受到保護:有許多人還是不會去打疫苗,而且孕婦、新生兒、老人,或是免疫系統遭到破壞的人,都不能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