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算沙部:道教旌旗

七星陣法,為什麽非得要陰陽四辯骷髏來做旌旗?

這個跟道教冥戰有關。張天然當年在三峽古道裏對付同斷,雖然是冥戰,但是張天然沒有擺布陣法。只是在河道上方,讓宇文發陳弄了一個轂,轂是道教法術的一種,是奇門遁甲的一種,從奇門裏的傷門演變而來。就是讓對方進入到無限循環的法術之中,不生不死。

但是轂,不是陣法。比陣法差得遠了去了。

幾十個十幾個道士聚在一起鬥法術,也不能叫陣法,這個就是張天然境界了,張天然地位雖然崇高,法術也高強,天下的術士幾乎都願意跟隨他。但是張天然布不下陣法。

就是到了幾十年後,張天然還是布不了陣法。因為有一點制約,張天然缺東西,缺什麽呢,缺指揮陣法的旌旗。

隋末唐初一戰,鏟教全勝,但是這一場道教之爭,是道教門派的轉折點,是道教由鼎盛時期走向衰敗時期的一個節點。

這一場道教冥戰,打了幾百年,幾乎就是貫穿了南北朝時期的整個過程。

在隋末唐初之前,無數的道教大陣,都被擺布出來,超過了漢朝和晉朝時期所有的陣法數量。

原因就是道教在晉朝後期的時候,成熟了,成熟的意思就是,道教的道士個個都厲害,個個都牛逼,法術也到了頂峰。修仙的、煉丹的、幻術的、木甲的、傀儡的、鎮水的、禦鬼的、渡海的、開山的……無數門派百花齊放。

而且每個門派還分宗,宗派之下更有高手。

這就應了個物極必反。因為大家都是人嘛,道士也是人。

當時除了道教還有佛教。而道教和佛教最大不同的是,道教入世,佛教出世。

入世這個詞,說白了,就是爭名奪利。道教是對教眾的約束是最少的。

既然出現了這麽多厲害的門派,這麽多牛逼的道士天師。當時大家都遵從的龍虎山都已經沒落了,除了都認龍虎山的張天師是道教的名義上的統領,其實天下的道士根本就不太認賬。龍虎山裏傳承也被正一給取代。

既然大家都牛逼了,就忍不住要比劃,剛好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政治局勢,最動蕩,文化劇烈交融的時期。無數政權崛起又覆滅,世俗政權也打的不亦樂乎,道士們也開始相互爭鬥。

於是道教的各個門派就開始大打出手,開始是單個門派單挑,然後卷入的門派就慢慢多起來。

到最後,就分了鏟截兩宗。

術士之間鬥法,開始並沒有明顯的宗旨,就是誰也不服誰。誰贏了誰厲害。

可是到了後來,分成了兩派,勢均力敵。都說自己的道法是正宗的,其中一宗就說道教修煉的法門千變萬化,只要是一心向仙,天下萬物都可以歸化道宗,這個理論其實是吸收的佛教的說法,其實更加先進。思想是為終生普度,截取每個人升仙的機會。所以這一派就自稱截教。

但是另一派,就說不行,修煉道法的必須要是人,還不能是普通人,必須要具備仙根和血脈的高人,比如龍虎的張天師。所以什麽跟鬼打交道的,玩戲法的,馴化動物的……這些都是民間的低俗玩意,沒資格跟著我這種品行高尚,血統純正的世家貴族相提並論。只有我們非一般的人才有闡述修仙學道的資格。所以這一派,就叫做闡教,也叫鏟教(筆者:鏟教是闡教的低陋說法,是截教有意為之的,本書的主角是王鯤鵬和徐雲風,他們的門派是詭道,詭道當年是跟隨了截教一派,所以本書裏就用“鏟教”的說法。)。

其實還有一派,是不願意打架的那一撥道士,這些道士不厲害,所以跟誰都打不起來。只好兩不相幫,於是也給自己弄了一個名號,說自己才是老子道德真君的傳人——玄都的門派。

於是在鏟教和截教之外,就還有一個派別是玄都。玄都這一派,幾乎沒什麽傳人。所以也沒什麽影響。到了最後鏟教擊敗了截教,才跑出來說,我們玄都一派是和鏟教一條心。但是也遲了,道教已經是鏟教的天下了,從此也沒有什麽鏟教截教的說法,道教就是鏟教的門人。玄都連個教宗的名號都沒討上,服服帖帖的跟了鏟教。算是道教的一個分支。

但是鏟教勝了,也損失了九成的門人,剩下來一成,就是現在的全真正一的源頭。

至於這些道教門宗又慢慢的興起,那是後面的事情了。但是當年鏟教幸存下來的道士,都是鏟截兩派之爭裏面年紀幼小,輩分較低的後輩——有本事的全部死傷殆盡,無論鏟教截教。

他們都親眼看到了道教冥戰的殘酷和兇險,當年的“天絕陣”;“地烈陣”;“風吼陣”;“寒冰陣”;“金光陣”;“化血陣”;“烈焰陣”;“落魂陣”;“紅水陣”;“紅砂陣”;“九曲黃河陣”;“誅仙陣”;“瘟癀陣”;“萬仙陣”等等、等等,這還是能說出名字的大陣法,好歹被後來的許仲林收錄到,寫了個《封神演義》,其實更多陣法連名字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