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冥戰部:孫鼎赤霄

冥戰部

一九四三年五月

中國抗戰到了最為艱難的時刻,日軍贏得棗宜會戰,占領川鄂咽喉宜昌,順江而上,與國民政府軍胡璉部在石牌激戰。

戰事如火如荼的時候,長江下的三峽古道裏,中日兩方頂級術士,也在拼死鬥法。而中方的一貫道道魁張天然和日方的斷水流宗師同斷鬥法的地點,在古道裏雙魚龍門珠的地段,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地質斷層。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因為四川盆地和陜西中原地區隔著八百裏秦嶺,和荊楚的江漢平原隔著三峽的叢山峻嶺。所以古時候,四川和中原地區交通不便,出入非常困難。於是古人就有了抄近道的想法。而能夠在古道裏行走的人,都是身負法術的術士。換句話說,古道在古時候就是給術士抄近路的道路。不過古時候也有很多郵丞,本來就是術士,他們也能進出古道,送遞八百裏加急文書。

在三峽古道之外,有太行山古道,岱山古道,這兩個古道在歷史上記載很多。還有很多民間故事流傳。到了近現代知道的人少了,現在已經幾乎沒人知道。

岱山古道很早就消失。沒有蹤跡可循。

太行古道能把二十天的路程,縮減到七天,但是因為太狹窄,每次只能過一人。在宋朝年間,兩個桀驁術士分別從太行古道的兩個進出口進入,走到了中段,就碰上了,結果兩個術士都不願給對方讓路,並且在古道裏大打出手,引發了山神震怒,兩個術士就永遠堵在太行古道最狹窄的地段,化成了石頭,把太行古道完全堵塞。

現在介紹一下三峽古道的情況。(筆者:這段資料不是我查的,是原文就有。)

長江三峽河段,位於川鄂褶皺山地,屬於大巴山脈,是中國地質概況,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割線。地質成分為碳酸鹽巖,易侵蝕,形成溶洞現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老第三紀末的喜山地質板塊運動中,結構發生了較強的地質變動。

導致長江的河道在三峽地區陷入到碳酸鹽巖層地下,經過漫長的地質沉降,最終和大量的地下水貫通。

但是在原河道之上,四川盆地的水流匯集,仍舊從三峽地區流淌,形成新的河流。

這就是長江三峽的河道變遷。

地面上的河段就是長江三峽河段。而早期沉入地下的河段,就是三峽古道。

三峽古道和長江地表河段流淌途徑和方向幾乎重合,就是在個別地段偏離,最大不超過十五公裏。

這就是長江下古道的來由,並且很早就被人類探查到。所以李冰的後人,也注意到到了這點,三峽地區掩埋的神獸相對別的河段就更為密集。

在古道裏,這個斷層延續到地下的深度無法探測。也是三峽古道裏,最難行走的一個關卡。

這個斷層的深淵不知道深入地下多深,並且和地層深處的地下水連接。所以很多年前(實在是不知道什麽朝代),斷層下方開始漫延起水,逐漸把整個斷層深淵都淹沒,形成了一個湖泊。

之前路過的術士,都是通過深淵上的一個橋梁通過,斷層被水淹沒後,反而更加容易通過,術士各種行業都有,於是在湖泊上架了一個浮橋。可是後來湖泊下,遊來了一條巨大的魚,身軀長達數十丈,無數術士去觀望這條大魚。所有的術士,聯合起來,想把大魚拖出古道,從南津關出水。結果大魚反抗的厲害,在古道裏翻騰掙紮,把古道的巖石震裂,引起了塌方。幾十個術士葬身於亂石之中。

而塌方後,大魚也被卡在古道裏不能動彈。時間久了大魚屍體的肉腐爛殆盡,魚骨卻成了古道裏懸崖上的棧道。而魚頭骨就是棧道的盡頭,頭骨和湖泊之間只剩下一個異常狹窄的石門。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石門兩側被人雕刻了兩條鯉魚,鯉魚的口唇吐水,水花交融成了一個水珠,這個水流從不間歇。不知道是什麽術士,閑來無事,還是另有用意,在這個地方雕刻。也沒留一個石刻記載,或者石碑。

但是這個斷層就在此有了名字,在術士的嘴裏稱呼為“雙魚龍門”。

雙魚龍門這裏因為有了那個龍門珠,引起很多人的窺覷,後來又有很多術士來搶奪,在雙魚龍門這個地方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打鬥,死了多少術士。後來就留下了規矩,所有的術士,都不能去觸碰雙魚龍門珠。這個地方是殺氣最重的關鍵所在。

而雙魚龍門這個斷層,也聚集了無數的術士冤魂,不能超度。怨氣都積攢在石壁中,和湖泊之下。

所以當同斷的安宅船駛過湖泊,就已經驚動了湖泊下的冤鬼,張天然又召喚來夔魈,兩方都用法術拼鬥,早就把雙魚龍門裏的無數術士鬼魂驚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