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森林裏的運輸機(第6/13頁)

袁森剛才借著閃電的光看得清楚,那飛機看起來毀損得不是很嚴重,如果機艙還是好的話,應該會有一些食物和必要的設備,至少會有一些照明工具。如果拿到那些東西,肯定可以給他們的野外求生帶來很大幫助。

趁著雨下得小一些,袁森就要爬到樹上去看看。巴哈爾古麗害怕地上爬來爬去的森林巨蟒,執意也要上去,袁森拗不過他,只得答應。

大樹的樹幹特別的粗壯,爬起來也不怎麽吃力,袁森和巴哈爾古麗都有野外生存的經驗,三下兩下,就爬上了掛著飛機的那枝三角形樹杈上。

袁森把身子卡在兩個樹枝中間,讓巴哈爾古麗在外面舉著火把,他擔心飛機燃油泄漏,明火靠得太近導致二次爆炸。

袁森從樹枝上借力爬上飛機的機翼,飛機的著力點是巨樹的三角形樹杈,那樹杈張開形成的支點範圍有三四個平方米那麽寬,足夠穩穩當當地撐起飛機。

飛機的大半個身子都被遮蓋在樹葉當中,袁森撥開蓋在機身上的樹枝,發現飛機上長滿了一層厚厚的綠苔,不像是剛墜毀的樣子。飛機的側面癟了下去,有幾根樹枝還伸到了裏面,在裏面又長出新枝。看這架勢,這飛機墜毀的時間應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既然墜落有年頭了,自然就不用怕飛機的二次爆炸。袁森接過巴哈爾古麗的火把,讓她重新點了一支,現在雨已經完全停了下來,火把燒得非常的旺,這也讓袁森能把周圍的東西看清楚。

那飛機是一架非常老的運輸機,袁森以前在雜志上見過,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戰場非常活躍的一種運輸機,危及關頭還可以投射炸彈。而且因為運輸能力非常的強大,被稱為車廂運輸機,叫C-119,上世紀中的時候,在美軍中裝備得非常普遍。

但是這種飛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就全部退役了,而且裝備的國家大多是美軍自己裝備的,其他中東非洲小國也有購買,但是數量很有限。這麽說,這架C-119是美軍開到中國寧夏的?而且是二十多年前開過來的,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導致這架運輸機在賀蘭山上空墜毀,這也太邪乎了吧。

袁森用槍托把插進機艙的樹枝砸斷,撬開駕駛室的門,鉆了進去。駕駛室前端的視界玻璃早被砸得支離破碎,粗壯的樹枝從視界裏插進來,茂密的樹葉占據了駕駛室的大半個空間。

駕駛員半個身子從樹葉中間露出來,一根樹枝從他的胸前貫穿,那屍體已經朽爛不堪,皮肉腐爛了大半,駕駛艙內彌漫著一股腥臭味。

袁森在駕駛艙裏查看了半天,只找到一把左輪手槍,那手槍已經銹蝕得厲害,不可能再打響了。

駕駛艙與貨艙隔了一道鐵門,袁森費了很大一番勁才把鐵門打開。C-119運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運輸能力特別強大,機艙設計兩邊寬中間長,尾部有一個蛤殼狀的貨門,專為卸載貨物方便而設計。

袁森一進這貨艙,就被震住了,這飛機裏裝的居然是滿滿一機艙的火藥,一箱箱地堆在一起,木箱子上寫著“Dynamite,Danger,BLU-FB”。

BLU-FB炸彈是美軍六十年代在越南戰場上使用過的一種炸彈,據說在摧毀防空設施上非常厲害。高能量固體炸藥點燃之後,能量能夠在隧道裏不斷傳送聚集,達到一定的時候,就可以徹底把整個隧道炸開。

袁森看到那麽多BLU-FB高性能炸彈,嚇得不敢進去,他手中的火把只要不小心把火星濺到炸彈上去,如果火藥受潮不是很嚴重的話,就會激活點燃。這一機艙BLU-FB的破壞力,足以把這座森林變成火海。

袁森站在鐵門後面,考慮再三,現在沒有其他的照明設備,只有先熄滅火把,進去摸黑找找看有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外面又噼裏啪啦地下起了大雨,巴哈爾古麗撐不住,也鉆進了駕駛艙。袁森讓她滅掉火把,一起進貨艙看看。

袁森在鐵門外面就看清楚貨艙的結構,貨艙兩邊放滿了堆到頂的裝BLU-FB的木箱子,中間留了一條半米寬的過道,看飛機的整體結構,這個貨艙有十多米長。袁森小心翼翼地摸著過道朝裏面走,他摸索著進貨艙,木箱子被劃成了一個大十字,分成四塊區,縱向一條橫向一條兩條過道。

袁森一直摸到貨艙尾,在艙尾又發現了一道鐵門,鐵門沒有上鎖,但是銹蝕得厲害,門軸卡得很死,袁森和巴哈爾古麗合力才將那鐵門推開。

兩人進去後,就把鐵門關緊,重新點燃火把。這是一間密封的小機艙,只有不到十平米的空間。機艙裏有一個辦公桌和一個資料架,辦公桌前的椅子上仰躺著一具屍體。可能是因為這間機艙密封得非常好,那屍體只是面容變癟,腐爛程度非常的小,甚至可以看清楚他臉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