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7頁)

節目還剩下二十分鐘了,又到了接聽觀眾電話的時間了。這雖然是事先已經解釋過的安排,但當向坂說話時,綱川又插進來說。

“請讓我再說幾句,這個很重要。”

“這個意見不是針對我,而是責備由美子的,是不是?”

“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

滋子也急了,節目最後肯定會給她發言的機會的,但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留給滋子的時間可能也就十秒鐘左右吧。在這麽短的時間裏,自己能做好嗎?

向坂開始總結了,終於輪到滋子發言了。綱川是最後一個,太好了!

“前煙,現在你還在寫報告文學,那現在你是怎麽看這起案件的?”

聽到向坂問她,滋子擡起頭,面對著鏡頭。

“其實,也就是最近,我又發現了一些東西,非常讓我吃驚。”

“你說發現?”

滋子翻開了那本她帶來的文件袋,裏面只有一本書,書很薄,也就三百頁左右吧,封面已經破了,簡單的黑底上用白紅兩種顏色寫著書名和作者的姓名。

“這是十年前美國出版的一本報告文學,”滋子把書對著鏡頭,“作者原來是《紐約時報》的記者,他以現實生活中的案件為依據寫了好幾本報告文學,這是其中的一本,而且這還是原版書,非常遺憾,這本書沒有被翻譯成日語,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滋子講了講已經準備好的內容。她說,這次的連環系列綁架殺人案的經過和這本書中所列舉的案例的情節非常相似,因為我看不懂原文,所以只能讓別人翻譯給她聽,確實如此……

“你說案件的過程很相似?”男主持人問,“譬如,罪犯也是兩個人嗎?”

“不,書裏的罪犯是一個人。”

“那你是說在選擇女性作為受害人和與媒體及被害人家人聯系等方面是一樣的嗎?這些可是這起案件的最顯著的特征。”

“是的,是這樣的,但還不完全是這些。”滋子始終對著鏡頭說。雖然看不見她的姿勢,但她是面對著全國觀眾的。

“最明顯的相似之處在於,這本書中所根據的真實案件中,最初被懷疑為罪犯的人也死了……”

“嫌疑人也死了?”

“是的,在他死了之後,也有人站出來說他是無實之罪不是殺人犯,這個人是已經死去的年輕嫌疑犯的朋友。”

綱川的臉僵硬了,盡管是在直播間裏,還是有人發出了嗨的一聲。

滋子繼續往下講:“事實上,這個主張非常有說服力,就連媒體也進行了廣泛的報道。認定已經死亡的青年是罪犯的州警察局開始了重新調查,聯邦調查局也參與進來了,但最後查明的事實卻實在出人意料。”

滋子停了一下,直播間裏靜悄悄的。

“事實上,認為已經死亡的嫌犯是無實之罪不是殺人犯、成為全美國議論的主題的那位朋友,才是那起案件真正的兇手。警方發現了許多確鑿的證據,他再也逃脫不了了。當有人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的時候,他是這麽回答的。因為這很有意思,把自己裝成一個正義的朋友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滋子拿來的這本書的書名叫JUST CAUSE,翻譯過來大概就是叫《為什麽》吧。那當然,內容完全不同,這本書雖然是犯罪小說,但它的情節卻完全不同。滋子正是因為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奇怪才借來看的。

“你不要胡說八道了。”

綱川叫了起來。

不光是演員,直播間裏所有的人都一齊看著他,用一種從未有過的眼光看著他。要說為什麽,這是因為他所發出的聲音是大家從來都沒有聽過的聲音。

滋子坐在椅子上把腿挪了挪,轉向了綱川。

“我沒有胡說八道。”滋子平靜地回敬他。她的心跳加快,腿也開始發抖了,就連拿著書的手指都有點發麻,手心裏全都是汗。

“我說的所有的內容都是這本書上寫的,這是個事實。十年前,不,準確地說,這起案件發生在十一年前的美國馬裏蘭州。這樣的案件還在發生,我們所面對的這起案件的罪犯也知道十一年前的這件事,但並沒有太多的日本人了解這件事,這是不是在模仿呢?是模仿,真的是模仿。讀完這本書後,我都覺得很慚愧。”

綱川浩一的兩手握成拳頭,他好像有點坐不住了。

“你不要說些敷衍了事的話。”

他又插了進來,滋子看看他,假畫那部分已經沒有了,現在已經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綱川浩一一直藏在果盤裏的那張臉,畫面上只有他一個人的臉。但這時候的他,已經不再像蒙娜麗莎那樣微笑了,永遠像個謎一樣的微笑已經不復存在了。

剩下的只是對傷害他自尊心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