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3/7頁)

海軍學員奧夫・卡爾森是船上唯一的編外人員。這是他第一次長途旅行。他現在正在學習拿到“船票”以成為商船官員。他才十九歲。船上只有兩個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一個是他自己,還有一個是船長伊克魯德。那位年長的大亨決定,如果他的小兒子要坐一艘他自己的船去海上,那這個年輕人既不能受到出於憤恨所導致的恐嚇,也不應該被那些尋求好處的人逢迎。

所以,年輕的商船實習生這次旅行,用的是他母親少女時代的名字。政府的一位朋友用這個假名核發了一本真正的護照,瑞典的商船管理機構也用同樣的名字核發了相關文件。 實習生和四名官員待在艦橋上的時候,客艙服務員給他們送咖啡過來。這是一個夏日的早晨,馬爾默號圓鈍的船鼻,迎著斯卡格拉克海峽[40]逐漸漲升的潮汐,向前駛去。

奧珀爾特工真的弄到了一輛結實的山地摩托車。車主是一名索馬裏人,正想方設法要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逃出這個國家,去肯尼亞重新開始生活,他需要美元。按青年軍的法律,他在做的事完完全全是違法的,絕對會讓他遭受鞭笞之刑,如果他被抓住的話,可能還要糟糕。不過他也有輛破皮卡,他相信如果自己白天躲在基斯馬尤和肯尼亞邊境茂密的叢林裏睡覺,晚上開車的話,應該可以越過邊境。

奧珀爾在後座上綁了一個大籮筐,就是大家拿著去買東西用的那種。不過他在裏面放的是一大罐汽油。

他從石首魚腹部取出的地圖上標著他的上級所選定的會面地點——從這向北差不多有一百英裏,在海岸線附近。雖然海岸高速路現在坑坑窪窪的,全是被車壓出的車轍印兒,但他應該能在傍晚和拂曉之間趕到。

另外他還買了一台晶體管收音機,雖然很舊,但可以用。他可以用它來收聽各種外台——這也是被青年軍禁止的。不過他一個人住在遠離城鎮的小屋,收聽以色列之聲廣播時,他把收音機貼在耳朵上,聲音開小,幾碼之外誰都聽不到。他就是這樣收聽到阿什凱隆有降雨的。

那個快樂的自治城市的居民第二天擡頭看的話,一定會很疑惑,碧藍的天空,連一絲雲彩也沒有。不過,那是他們的事了。

本尼已經到漁船上了。他乘直升機來的。飛機屬於另外一名以色列人,飛機的主人親自駕駛送他來的。對外聲稱則是有一名富有的遊客包機,從內羅畢飛往馬林迪北面海岸的瓦塔穆海洋體育酒店。

事實上,直升機飛過海岸線之後,就轉向北飛,越過拉姆島,從索馬裏拉斯坎伯尼東面一直飛過去,直到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出了下方的漁船。

直升機在船只上方二十英尺處懸停,本尼通過繩索,速降至上下起伏的甲板上。有人伸出手,接住了他。

這天晚上,奧珀爾在黑夜的掩護下出發了。今天是星期五,因為做禮拜的緣故,街上差不多空無一人,路上也沒什麽車。有兩次,他看見身後有卡車車頭燈的燈光照過來,於是把車開到路邊停下躲起來,直到卡車從身旁開過去。前方地平線上有燈光閃爍時,他也如此處理。他只是借助月光,一路騎行。

他到早了。當他估計自己離接頭地點只有幾英裏的時候,他又把車開到路邊,等著天亮。曙光初現的時候,他再次動身,不過開得很慢。他找到了接頭地點——一條幹涸的河床。河床從他左邊的沙漠方向過來,很寬,上面搭著一座橋。季風來的時候,這裏會發洪水,湍急的水流從水泥橋下呼嘯而去。公路和海岸之間,是巨大的木麻黃樹組成的林帶。

他離開公路,小心翼翼地把摩托車開到離水邊只有幾百碼的地方,停下來用耳朵聽著。十五分鐘之後,他聽到了微弱的舷外懸掛式馬達聲。他把車燈開關先上後下地弄了兩次,車燈亮了兩下。嗡嗡聲朝著他過來了,漆黑的海上,出現了充氣式橡皮筏的身影。他看了看自己身後的公路。沒人。

本尼登上了海灘。雙方交換了接頭暗號。然後本尼給了特工一個擁抱,給他帶來了家裏的消息——這是奧珀爾一直都盼望著的。然後是任務簡介和裝備。

最受歡迎的是家裏的來信。當然,他得把它埋到自己小屋的地裏,然後上面用膠合板蓋上。還有一台最先進的小型無線電收發報機,它能接收來自以色列的消息,給特工留出三十分鐘時間轉譯和記憶消息,然後消息會被自動清空。

奧珀爾也可以用它給總部發信息。正常語速的話可以被壓縮成一段只有十分之一秒的音頻脈沖。任何人想要聽到這些信息或者想把它錄下來,都需要很尖端的科技手段。這些音頻流將在特拉維夫被展開,恢復成正常的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