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舊仇宿怨(第4/4頁)

10分鐘後,方城放下資料:“我差不多可以肯定,罪犯是銀行內部人員。”

“啊?”夢娜和韋德輝同時望過來。

“從資料上看,這個黑客軟件與當年在R國出現的黑客軟件就算不是同一款也極為相似,這種軟件的共同特征是漫天撒網,就是說它是以郵件形式傳播,大面積地散發,然後看誰會中招。當年R國出現案情時,是有三家銀行一起出現賬戶被盜,事後R國警視廳也在許多人電腦中發現這款軟件,有些甚至還在郵件中沒打開。”

方城站起來,在墻上的白板上畫了個圓:“假如這個是客戶群,根據本市各銀行的分布情況,這家商業銀行占的比例很小。”他又在圓邊上畫了一個小圓圈,接著說,“如果這個軟件大面積播散,這家商業銀行應該是中招機會最小的銀行,可偏偏只有它出事。我覺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2007年開始,網上銀行的防火墻已大幅度升級,安全性增加,如果安插這個軟件,就會出現窺網警告信號——現在看來這個軟件是針對這家商業銀行量身定做的,它可以、也只能繞過這家商業銀行的防火墻,也就是說罪犯對這家商業銀行的軟件情況很熟悉,對他們的運作方式也最了解。”

“就憑這個也不能斷定就是內部人員幹的吧?好比我不是銀行的內部人員,不過對他們的運作也蠻了解的。”韋德輝質疑道。

“所以我要提到第二個證據,如果你們提供的警方資料沒有錯誤的話,上面提到目前發現有這款病毒軟件和軟件起作用的電腦比例是3%,可你們知道當年R國是多少嗎?”

“多少?”

“0.003%。”

夢娜點頭:“我明白了,這個比例說明罪犯投放病毒軟件的客戶電腦極為精確,他清楚哪些人是銀行客戶,而不是完全靠碰運氣,而且他也清楚哪些客戶的銀行資料是放在電腦的數據庫當中。”

“是的,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由於缺少安全意識,往往就是建一個文档直接把密碼和賬戶寫在上面。這樣的壞處是容易失竊,但好處是,要在一台電腦裏數萬的數據中找到這幾個數字是要很大的工作量,特別是當整台電腦的資料全部拷貝以後。而罪犯能精確到3%,說明他對客戶資料極為熟悉,一般來講,能掌握這麽多客戶資料的都是銀行內部的工作人員。”

盡管方城的推理令人折服,但韋德輝還是質疑:“可這始終只是推測,有實質性的證據嗎?”

“還沒有。”方城問夢娜,“夢娜,你先前說如果我們提供新的保密措施,銀行付的酬勞是1000萬,你覺得這個價錢合適嗎?”

夢娜搖搖頭:“其實這個價錢對我們來說並不劃算,雷曼先生說這是小錢不是沒有原因的。為銀行編寫安保程序的一般都是世界頂尖的程序員,根據以前的記錄,僅在2000年時他們的時薪就高達1000美元,要完成一項龐大的銀行安保系統,至少需要一個小組,工時大概在240個小時左右。如果這樣一算下來,咱們實際上根本沒什麽賺頭,甚至可以說,雷曼先生這次是打算賠本賺吆喝。”

韋德輝問:“不是談案情嗎,怎麽說到價錢上去了?”

方城皺著眉頭:“捕食者現在還不算名聲響亮,像這種直接把這麽高端的業務交給一個新建立的機構……他們以前是不是有什麽高層人員同雷曼先生有過來往?”

“這個案子在銀行方面的負責人同雷曼先生是舊識,但也說不上是很好的交情,不過一面之緣罷了。他們也許是病急亂投醫,其實根本沒指望我們能做出什麽成績,所以雷曼先生希望我們能讓他們大吃一驚。”

“不!”方城搖頭,“我疑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麽?”

“我並不是電腦方面的專家,假設……我說明,僅僅是假設——如果罪犯真是銀行內部人員的話,有手上這麽多資料,銀行和警方也不乏精明人士,分析出這個結果也不困難,如果你是銀行高層,你會同一個外人說這些事嗎?”

韋德輝插口道:“我還以為你要說什麽呢!我們知道你的懷疑,出了這樣的事,銀行一般都會捂著,以免影響銀行的聲譽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會向外人透露的。對此,銀行方面的解釋是久仰雷曼先生的大名,很欣賞他的行事作風,而且雷曼先生也同他們有過協議,保證此事不外泄。”

“如果僅僅是雷曼先生個人的影響力所致,他為什麽不親自出馬?”

“他對你有信心。”

“信心?”方城沒有說話,他思索了一會兒後,說,“我需要同銀行方面的負責人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