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4/4頁)

【注】:約翰·布朗(John Brown,1800-1859),十九世紀美國著名廢奴主義者。

【注】:南北戰爭後,黑人獲得了自由,但又逐漸陷入了另一種境地,即所謂“隔離但平等”。南方的種族隔離政策又稱為吉姆·克勞法,吉姆·克勞源自十九世紀上半葉一個流行音樂節目,後成為對地位低下的黑人的代稱。

【注】:琳達·布朗是一個八歲的黑人兒童,她不得不步行一點五公裏去堪薩斯州托皮卡市的黑人小學去上學,而她周圍的白人朋友們的公立學校離家卻只有七條街遠。托皮卡市的學校體系就是按照不同種族而分開的。按照“隔離但平等”的原則,這種體系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法的。琳達的父母向聯邦地方法院起訴,認為提供給黑人隔離的學校設施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七日,美國最高法院全體成員一致作出裁決: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反憲法。這一裁決成為黑人民權運動史上的裏程碑。

馬瑟斯完全沒有教師的架子,問道:“只是在不斷地談論過去,是不是?”

吉納瓦最後終於點了頭,“我想我就是這樣認為的,我是說,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時代一直向前進,所有的那些戰鬥都已經過去了。”

教授笑了,然後他看了一眼萊姆。“好吧,祝你好運。如果還需要我幫忙,請隨時找我。”

“我們會的。”

這位消瘦的男人走到門口,停下腳步轉過身來。“吉納瓦?”

“嗯?”

“只是想起一件事——以一個比你年長的人來看。有時我覺得,這些戰鬥並沒有真正結束或真的全部過去。”他指指那個物證表和查爾斯的信,“只是我們更難認出我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