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石像(第5/7頁)

玉琮的中間位置,像是加熱的黃油一樣開始熔化,接著一團半透明的膠狀物被剝離下來。讓人驚嘆的是,這一團膠狀物居然像是有生命一般,在陣陣顫動,和輕輕觸碰了一下的果凍有些類似。

玉琮的熱度,就是從這團膠狀物上散發出來的。還好膠狀物形成之後,玉琮的熱度開始降低,讓我按捺住了將它扔出去的沖動。

而眼前的四尊美女石雕,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變化,一動不動,但我總感覺她們和我手裏抱著的玉琮,似乎產生了一絲神秘的聯系。

她們的眼睛依然看向面部所朝向的地方,但是眼神卻似乎總是在朝我手裏抱著的玉琮瞟過來。這是一種很古怪的感覺,要知道我們附近的四尊石像就算再怎麽像真人,可畢竟是石像,哪怕比段譽當年在瑯嬛福地遇到的神仙姐姐玉像還要逼真,也不至於讓人產生有眼神偷偷瞟過來的感覺。

這純粹是一種精神上的錯覺,就像是冥冥當中有什麽東西的精神貫注在石像當中,讓我產生她們已經活過來的錯覺。

接著我懷裏抱著的玉琮內剝離下來的膠狀物,竟然開始拉長,然後像是一條鼻涕蟲一樣緩緩蠕動著想要爬出玉琮。我嚇得連忙將玉琮放在了地上,方便這詭異的膠狀物自行爬出。

這條半透明的膠狀物爬出玉琮後,竟然一分為四,分別朝四尊美女石像爬過去,然後沿著石像朝上繼續爬行,一分多鐘後,竟然鉆入石像微微張開的口中,徹底消失不見。

我們倒吸一口涼氣,握緊了手中的武器,警惕而緊張地盯著石像。

很快,石像中傳來“咯咯”的聲音,就像是生銹了許久的機關又被重新啟動。而隨著這聲音的傳來,四個石像竟然按照一定的規律開始動起來。

我們嚇得接連退後了幾步,生怕這些石像朝我們攻擊。

可是石像並沒有朝我們做出任何攻擊動作,反而像是在跳舞一樣。只不過因為石像本身的關節不知道僵硬了多少年,這本應該很優美的舞姿,就越發顯得僵硬而機械,更是帶著幾分詭異。

“這是魑巫招魂時跳的祭舞……”Five看著以古怪的節奏跳舞的四尊石像,喃喃地說。

“魑巫?魑是鬼怪的一種,魑巫是古蜀國時期專門侍奉鬼神的巫祭?”我問道。

Five有些茫然地用手敲了敲自己腦袋,最後搖搖頭說:“我不記得了,我只是看到她們的動作,腦子裏突然閃過這樣一句話……”

我翻了翻白眼,也不知Five到底是真傻還是在裝傻,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

隨著四尊石像的動作越來越快,她們的舞姿也似乎漸漸流暢起來,雖然還是免不了僵硬的感覺,但至少不像是幾個關節損壞的提線木偶一樣給人十分古怪的感覺。

四尊石像將一段舞姿接連循環了三四遍。接著地上的玉琮,竟然整個開始熔化,最後形成一個直徑有二十厘米,厚度大概兩厘米,中間有一個銅錢大小孔的光滑碟形物。

“這是什麽東西?”阿華一臉蒙地說。

“你問我,我問誰去?”我苦笑著說,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Five。

“禹王鎖蛟鏡!”沒有想到,Five竟然還真的答出來了。

我大吃一驚,要知道禹王鎖蛟,是大禹治水時期的一個傳說。當時天下洪水泛濫,大禹治水時需要打開龍門山。關於龍門山有兩個地點,一說是位於山東泗水縣的龍門山,還有一說就是今天四川地區的龍門山脈。

史學界一般偏向第一種說法。傳說龍門山其實是一條惡龍,大禹為了導黃河洪水入海,鑿穿了龍門山,同時也就斬殺了惡龍。而惡龍的子嗣中有一條蛟,繼續在下遊興風作浪為父報仇,最後被大禹鎖在了一口井中,這口井也被後人稱為“禹王鎖蛟井”。

但現在由玉琮熔化最後重新塑形而來的石鏡,竟然被Five稱為禹王鎖蛟鏡,到底是傳說年代太遠造成的口誤,還是失憶的Five記錯了?

Five到底是什麽人,哪怕已經失憶了,居然還能憑著一些微不足道的線索,一口就叫出在我們眼裏詭異莫測的石鏡名字?

如果傳說當中的“禹王鎖蛟井”中最後一個字是從“鏡”字演化而來,並且還是出現在這位於梓潼五婦嶺的地下石窟中,如此看來,當年大禹鑿開的龍門山,很可能也是指四川境內的龍門山脈。畢竟出身羌族的大禹,本身就是生於龍門山脈之中的石紐地區,那個地方至今依然有著被稱為“禹穴”的遺跡。

這個時候四具石像已經停止了舞蹈,而周圍的石壁,卻傳來明顯的晃動。我們都以為石壁要坍塌了,卻發現其中一面石壁,竟然緩慢地移開,然後露出一個大洞來。

我走上前去,將地上的禹王鎖蛟鏡撿起來,這才發現這石鏡的背面沒有正面那麽光滑,但卻密密麻麻地刻滿了細小的銘文,看上去都是用巴蜀圖語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