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法醫手記 第四章 肥料堆中的亡靈(第2/4頁)

“那就是說,死者的具體死亡時間的判定有很大的難度?”蘇永明一臉的凝重。

“對,兇手拋屍在這邊,就是想利用混合肥的發酵程度來迷惑我們。他很聰明!”張曉楠低頭看了看死者的盆骨以及頭骨的外形,“結合骨齡來判斷,這是一個30歲左右的女性,生過孩子。這些就是我現在唯一能夠告訴你的了。”

“那,我們局裏見吧,盡早給我屍檢報告!”

張曉楠點了點頭,隨即指揮著助手鄧然一起幫忙整理屍骨,準備帶回局裏馬上進行屍檢。

眼前這具屍體算是張曉楠所檢驗過的屍體中比較頭痛的個案之一了。她皺著眉,看著面前的解剖台,心裏清楚平時法醫最常用的毛發或者肌肉組織DNA提取檢驗方法,在這裏根本就不管用,因為可惡的混合肥料把屍體所有外部有用的信息幾乎全都給腐蝕、汙染殆盡了。剩下的,即使非常幸運的話,也連制作一個標本所需要的量都提取不到。更別提還要來判斷死者的身份等重要信息了。兇手顯然非常了解混合肥料的特性,眼前解剖台上所放著的這具屍體早已面目全非,對於它的正確死亡時間的判定,自己根本就是束手無策。混合肥料中的各種成分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熱量,這會加快屍體的腐爛速度。正常條件下一具屍體腐爛分解的時間視周圍環境和溫度而定,平均一個月左右。但是,如果把屍體埋在這混合肥料堆裏的話,一周不到就會有這樣的效果,更何況肥料堆中還有數不清的各種各樣的細菌,屍體腐爛的速度也就更快了。

擺在面前的還有兩個辦法,一是提取死者的牙齒。還好,死者的牙齒非常整齊完好,肥料並沒有對牙齒外部的琺瑯質產生影響,可是在國內,由於不太重視牙齒的保護,所以沒有相關的牙齒記錄可以查詢。但是,人類牙齒內部都是中空的,其中的牙髓就包含有完整的死者的DNA組織信息。在清洗過頭骨後,張曉楠取下了死者的一顆完整的後槽牙,打磨,然後用針管提取牙髓組織。一切都很順利。這對日後確認死者的身份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來,面對著腐屍上稀稀落落被汙染過的肌肉組織,她選擇了一種旁人無法接受的方式來取得幹凈完整的骨架。當她耐心解釋完所要進行的步驟後,鄧然的臉都拉長了:“張主任,不會吧,這也太恐怖了!”

張曉楠微微一笑,說:“沒辦法,你去準備吧。現在我們只能這樣了,克服一下吧。”

鄧然極不情願地向屋外走去,走到門口,他回過頭尷尬地說道:“張主任,我對倉庫的人怎麽說?實話實說嗎?”

張曉楠趕緊搖頭:“傻瓜,你那樣說了,可能那裏的管理員一時之間沒辦法接受的,你就說試驗用!”

鄧然無奈地點了點頭。

沒多久,小夥子搬來了一個電磁爐、一口大鍋。一邊攝像師見此情景,雖然也是一頭霧水,但還是上前去幫忙。很快,特殊的爐子就架好了,水也開始燒上了,張曉楠在水中加入了酶清潔劑。等水燒開後,她示意鄧然一起動手,兩個人小心翼翼地把解剖台上的腐屍一部分一部分地放下了鍋。此情此景,真的就如同是在食堂裏用大鍋“燉排骨”一樣。不同的是,被他們放進鍋裏的,是人的屍骨。沒多久,小小的解剖室裏就彌漫著一股怪怪的臭味加上說不出感覺的腥味。

其實很多法醫之所以這麽做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如果一具屍體實在是沒有辦法確定它的身份,又沒有相應的DNA數據庫來進行比對時,就只有采用提取骨架的方法。這樣做一是可以進行面部重建,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早期,由美國FBI實驗室法醫、人類學家威廉·克羅格曼最先使用。通俗一點說,就是在確定骨齡和性別後,使用黏土根據頭骨重建死者的面部特征,這種重建部分基於仔細的測量,部分基於重建者的想象。現在不同於以前了,這些工作可以通過計算機掃描來進行分辨和重建,比人手要精確得多。雖然說,沒有旁人的證言,法醫仍然無法判定死者的胖瘦,但是,一個大概的容貌還是可以確定的,這對尋找屍源有很大的幫助!第二點作用是,有時候,人類的骸骨可以忠實地記錄下死者所受到的致命傷,比如說骨折之類,哪怕骸骨上的細小的裂痕,對於推斷死者的死因都有很大的幫助!而面對腐屍,要想盡快取到完整的骨架,高溫水煮的辦法是最好的,殺菌又高效,只是過程難免有些讓人的心理接受不了。

高溫長時間水煮使得整個解剖室的空氣中那股怪怪的味道越來越濃了,但是,比起那混合肥料的氣味要好受多了。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骨肉分離了。在張曉楠的示範下,鄧然和她兩個人一起用大鐵勺小心翼翼地撈出了每一塊骨頭,重新把它們放回了解剖台上。此刻,和剛才那具面目全非的腐屍相比,盡管還是那具屍體,但是看起來要順眼得多,爐子關掉後,空氣中也沒有了臭味。在解剖台上方的燈光直射下,骨頭白得耀眼。兩人分別從屍體的頭和腳兩邊開始一根一根骨頭地仔細查驗過去,每一個細小裂縫都不會放過,終於,在頭骨下部的舌骨部位發現了一處明顯的裂痕,而骨架的其余部位沒有明顯的能夠導致死亡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