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2頁)

“你得承認,塞克斯頓女士,”明插話道,“你的證詞會大大提高這部紀錄片的可信度。如果說是總統派你過來的話,他肯定是想讓你以某種方式參與此事。”

雷切爾忽然又想到威廉·皮克林曾擔憂她被利用。

托蘭看了看手表。“我們差不多該過去了,”他說著,示意性地指了指旅居球的中央,“他們應該快開始了。”

“什麽要開始了?”雷切爾問道。

“采掘時間。國家航空航天局打算把那塊隕石打撈出水面,這會兒那塊隕石隨時都可能出現在地面上。”

雷切爾感到震驚,“你們這些家夥居然要把一塊八噸重的巖石從二百英尺厚的實心冰塊下取出來?”

科基看上去很高興,“你不會以為國家航空航天局打算任由這樣一項發現埋在冰下置之不理吧?”

“不會,可是……”雷切爾在旅居球的任何地方都不見有大規模挖掘設備的蹤影,“國家航空航天局到底打算怎麽把那塊隕石取出來呢?”

科基得意起來:“沒什麽難的。你現在可是在一間頂級科學家雲集的屋子裏!”

“胡說,”明輕蔑地說著,看了看雷切爾,“馬林森博士就喜歡給別人戴高帽子。其實這兒的每個人對於怎麽取出那塊隕石來都束手無策。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是曼格博士。”

“我還沒見過曼格博士。”

“新罕布什爾大學的冰川學家,”托蘭說,“總統聘用的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非官方科學家。在這一點上,明說得對,正是曼格博士想出了解決辦法。”

“不錯嘛,”雷切爾說道,“那麽這個小夥子提出了什麽建議?”

“是姑娘,”明糾正道,似乎深受觸動,“曼格博士可是位女士。”

“出問題嘍。”科基咕噥了一聲。他對著雷切爾上下打量一番,說道,“順便說一下,曼格博士會討厭你的。”

托蘭怒氣沖沖地瞪了科基一眼。

“哎呀,她肯定會的!”科基辯解道,“她不喜歡有競爭。”

雷切爾如墮五裏霧中:“對不起,你說什麽?什麽競爭?”

“別理他,”托蘭說道,“真是不幸,國家科學委員會不知怎的竟沒發現科基是個十足的白癡。你和曼格博士會相處得很和睦的。她可是專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冰川學家之一。說實在的,她為了研究冰川的移動,搬到南極洲住了好幾年。”

“真奇怪,”科基說,“我以前聽說新罕布什爾大學拿出一筆捐款,把她打發到那兒去,這樣他們在學校裏就可以圖個安寧與清靜了。”

“你知不知道?”明厲聲喝道,像是他自己受到了批評一樣,“當時曼格博士差一點死在南極!她在一場暴風雪中迷了路,靠吃海豹脂活了下來,五個星期後,人們才找到她。”

科基輕聲對雷切爾說道:“我聽說是沒人去找。”

————————————————————

(1)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文是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首字母縮寫為NASA。《紐約時報》挖苦性地將其解釋為“在科學上並非總是準確無誤(Not AlwaysScientifically Accurate)”,這是因為它們的首字母完全一樣。

(2) 戴維·鮑伊(David Bowie,1947- ),英國歌手,詞曲作者,被譽為“搖滾變色龍”或“千面歌星”,是歐美搖滾樂壇最富於變化、最神秘莫測的歌手。因他本人是雙性戀歌手,其音樂被稱為“陰陽搖滾”(androgynous rock)。他的主要專輯有“Love You Till Tuesday”,“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Honky Dory”等。這裏指的是其一九七二年發行的專輯“The Rise&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火星來的蜘蛛和隕落星塵的沉浮),這是一張以科幻與神話為題材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