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2頁)

“還有更多的化石。”科基突然插話,明顯想要搶在明之前說出來,“很多很多。”科基急忙奔向一個馬尼拉紙的大信封,取出一張過大的折疊著的紙。他將那張紙展開鋪在雷切爾身前的桌子上,“我們在鉆取了一些冰體心(1)之後,就放了一部X光照相機下去。這是一張橫斷面透視圖。”

雷切爾看了一眼桌上那張X光打印圖紙之後,立刻就不得不坐了下來。這個三維的隕石橫斷面上聚集了很多這樣的昆蟲。

“人們發現,”明說,“舊石器時代的昆蟲化石通常成密集狀態。泥流時常困住全體生物,連巢穴和整個群落都一起淹沒了。”

科基咧嘴笑了笑。“我們認為這塊隕石裏聚集的昆蟲化石呈現出了一個巢穴的狀態。”他指著打印輸出圖紙上的一只昆蟲說,“這是個昆蟲媽媽。”

雷切爾看著正被談論的這個標本,驚詫得張口結舌。那只昆蟲看起來大約有兩英尺長。

“大虱子,對吧?”科基說道。

想象著長方形大塊面包一樣的虱子正在某個遙遠的星球上飛來飛去,雷切爾點點頭,震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地球上,”明說,“昆蟲保持了較小的個頭,那是因為重力抑制了它們的生長。昆蟲無法長得太長,它們的外骨骼承受不了。可是,在一個重力減小了的星球上,昆蟲就可能進化成大得多的個頭。”

“想到要拍打禿鷲般大的蚊子,真是可怕。”科基開著玩笑,從雷切爾手中取回冰體心樣品,偷偷放進了口袋裏。

明蹙起了眉頭,“那東西你還是不要偷走為好!”

“放心好了,”科基說,“在取這塊化石的地方,我們還有八噸多呢。”

眼前的這些數據在雷切爾那善於分析的頭腦中翻騰著。“太空生命怎麽可能和地球生命如此相似呢?我的意思是,你們說這種昆蟲竟然符合達爾文分類原則?”

“確實如此,”科基說,“信不信由你,許多天文學家都曾預言外星生命會與地球生命非常類似。”

“可是為什麽呢?”她追問道,“這種昆蟲可是來自完全不同的環境呀。”

“胚種論。”科基無所顧忌地笑了起來。

“對不起,你的意思是……”

“胚種論是指地球生命源自於另一個星球的理論。”

雷切爾站了起來,說道:“我真弄不懂了。”

科基向托蘭求助:“邁克,你可是研究原生海洋的。”

托蘭看起來很樂意接著說下去,“地球曾經是個沒有生命的星球,雷切爾。後來仿佛一夜之間,生命突然出現。許多生物學家認為生命的陡然出現是原生海洋裏的各種因素很理想地混合在一起所產生的不可思議的結果。但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在實驗室裏重現那一幕,所以宗教學者們就利用這個無法證明的問題來證實上帝的威力,說若不是上帝觸到原生海洋,然後把生命注入其中,生命是不可能出現的。”

“不過我們天文學家,”科基宣稱,“對於地球上一夜陡現的生命提出了另一種解釋。”

“胚種論。”雷切爾說道,這會兒,她逐漸明白了他們正討論的事情。她以前就聽說過胚種論的學說,只是不知道這個名稱,“這種學說是講一顆流星撲通一聲掉進原生海洋,就把第一批微生物生命種子帶到了地球上。”

“答對了,”科基說,“那批種子就在地球上擴散,然後生命湧現。”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雷切爾說,“那地球生命的根本起源就應該與外星生命的相同。”

“又答對了。”

胚種論,雷切爾想著,仍舊無法理解其隱含的意義,“如此看來,這塊化石不僅證實了生命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而且事實上也證實了胚種論……地球生命源自宇宙的其他地方。”

“再一次答對了。”科基滿懷熱情,朝她飛快地點了一下頭,“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可能都算是外星人。”他把手指架在頭上,像兩只觸角一樣,雙眼斜視,不停地吐著舌頭,活像某種昆蟲。

托蘭看著雷切爾,愛憐地粲然一笑,說道:“這個家夥就是進化論的頂峰之作。”

————————————————————

(1) 冰體心,英語為core,地質學術語,指用環狀鉆頭或冰體心管從孔底取得的巖層的圓柱狀實物樣品。冰體心樣品是確定地下巖石的整體性質如孔隙度和滲透率之類,或調查某一已知地區地層的特殊性質所必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其中所含礦物顆粒,微體化石及間隙水,推斷出沉積的歷史和過去的大洋情況。這裏,科學家使用這種技術鉆透極地冰蓋以獲得有關極地冰的年齡,由此推斷出隕石的年齡。諾拉·曼格博士在後文有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