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第3/16頁)

  ②伍舉:楚國大夫,伍奢之父,伍員(即伍子胥)之祖父,以敢於直諫而著稱。“一鳴驚人”的典故出自於他直諫楚莊王。

  荊台則是另一處著名的行宮,位於山丘高地間,三面均是一望無際的水澤,煙水朦朧,如置仙境。雖然建築不及章華台壯麗,但卻勝在自然風光秀美,為歷任楚王所喜愛。昔日楚昭王迷戀荊台景色,欲率群臣前去遊覽。司馬公子期勸阻道:“一船百姓去遊荊台,看到錦繡山河,壯麗的景色,心曠神怡,可以忘記憂愁和死亡。而君王去遊玩,會使人留戀山河景色,不過問國家大事,發生國破家亡的慘事。希望大王引以為鑒。”楚昭王善於納諫,聞言忙道:“卿講的道理寡人已經明白了。寡人接受愛卿的勸告,從此不去荊台遊玩。但若是後代要到那裏去,又該怎麽辦呢?”公子期道:“這個好辦,只要把荊台改成君王的墓地,後代就不會帶著樂器到那裏去尋歡作樂了。”荊台從此成為國君身後的福地,自楚昭王開始,歷代國君、王後、有名號的夫人及顯赫的王公貴族都安葬在那裏。

  孟說見宮中開始舉哀,便也找了一件衰服,穿在外面。趕來楚威王養病的路寢,卻被內侍擋在了門外。

  司宮靳尚道:“大王有命,不準任何人覲見。”

  孟說問道:“公主人在裏面麽?”靳尚道:“在。”

  孟說猜想公主正在向大王坦白罪行,不免更加憂心忡忡。等了大半個時辰,依舊不見殿內有任何動靜,便道:“煩請司宮通報一聲,臣有急事要向大王稟報。”

  他是宮正,掌管王宮禁衛,靳尚也不便得罪,只得敲了敲闔門,進去不久又出來道:“大王有命,三日內不見任何大臣,有事三日後上朝再奏。孟宮正,你不必再等了。”

  02

  孟說只得怏怏離開王宮。他心情郁悶無比,也不願意就此回家,幹脆馳馬來到屈府。正好在門前遇到媭羋拉著南杉的手從鳳凰山方向疾跑過來,忙問道:“出了什麽事?”

  媭羋興奮地道:“我們都弄錯了,太子不是刺客行刺的目標,或者說,坐在北側的任何一位大臣都不是刺客行刺的目標。”孟說不禁一呆,道:“什麽?”

  媭羋道:“我們進去再說。”進堂坐下,又派仆人叫來屈平等人,道:“南杉可以證明太子不是刺客行刺的目標。”

  之前江羋公主在高唐觀大殿質問令尹昭陽,如何能肯定刺客的行刺對象一定是楚威王,實際上是在暗示太子槐是射殺華容夫人的幕後主使。南杉是太子槐內弟,本該竭盡全力為太子洗脫嫌疑,如果太子槐就是刺殺對象,那麽就絕不可能與刺客有牽連。這本是太子脫嫌的最好時機,他卻說太子不是目標。除了媭羋外,屈匄、屈蓋、屈平和孟說都驚訝地看著南杉。

  南杉見旁人困惑,當即說明緣由。原來他當時站立在楚威王的斜背後,也就是台座的西南方向,正好能清楚地看見太子一方的情形。案發時,楚王扶著華容夫人站起身來,諸公子、公主和大臣們也都跟著起身,但還是站在原來的位置。這時候,刺客出現在台座北側,取出弓弩,對準西首正中。無論他要射殺的是楚威王和華容夫人中的哪一個,都絕不可能是太子。因為南杉所站的位置,正好跟楚威王、刺客大致成一條直線,他甚至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弩箭指向的是自己。而太子槐當時站在楚王的北首下方,與王座相距數步之遙,若是刺客弓弩指向的是太子,那麽南杉就不會感到弩箭正朝自己呼嘯而來。另有一點,那刺客強壯有力,肯定不是普通人,為了等雲夢之會這一天,應該已經籌劃許久,決計不會弄錯行刺對象。

  眾人聽了南杉的解釋,均覺得有理。既然行刺對象不會是太子,那麽江羋公主的嫌疑立即變得微乎其微了。

  孟說更是心道:“原來公主果真是清白的,是我冤枉了她,所以她才那麽生氣。”不免心中很是悔恨。

  屈蓋道:“南宮正,想不到你為人如此誠實有信,並不因為太子是你親屬就袒護他,阿兄和我之前都小看了你。”

  南杉道:“我只是說出了事實。”嘆了口氣,道:“台座四周本來就該我負責,若是我多留點神,興許刺客就不會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