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八桂靈域 02.古龍(第2/2頁)

我們還四處打聽了這裏的情況,原來曾經還有很多名人來過這裏,就拿最近的來說,民國27年(1938)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科學家、浙江大學校長竺可幀率領全校遷駐宜山縣內 ,後來著名教授學者豐子愷、談家楨、蘇步青、張其昀、胡剛復、馬一浮等都相繼來到這裏,看來這個地方不能小看了它。我們還打聽了古龍這個地方,當地人告訴我們,那裏現在是旅遊景點,山水環繞,洞穴就更不用說了,深淺都有。那裏之所以叫古龍,是因為有一條河就古龍河,不過那裏為了配合旅遊開發,已經叫作“古龍漂”。好心的路人發覺我們是想進入山裏,於是就提醒我們,山裏還沒開放,經常有古怪的事情發生,最好不要進去,就在河的兩岸玩一下得了。

我們謝過路人以後,卻有些高興起來。因為那個地方還沒開發完,這麽說來,二十多年前的地方也許還保存著,不過這也說明當年的危險還留著,查老館長不是說他們當年在這裏遇到了很多的危險嗎?在回旅館的路上,我接到了陳靜的一條短信,她說去醫院檢查了,果真和我料想的一樣,她的確是得了癌症,好在是早期的。她問我,還在家裏嗎?我不想讓陳靜參合進來,所以就騙她說在。然後,她又發短信過來,說自己已經拿了藥,醫生說早期的很好治療,所以叫我們不用擔心。她自己打算到一個地方去采一種花,那種花很奇特,等拿到了就讓我見識一下。

回到旅館之後,我們打算明天就到古龍看個究竟,這次裝備齊全,就算在山裏迷了路也不擔心會挨餓。我只是在心裏默念了很多次古龍,總覺得這個名字怪怪的,好像和宜州這個地方有什麽關聯。宜州在兩千年多年裏,改了很多次的名字,剛出現的時候是叫周縣,但從漢朝以後這裏的名字就不停地在變化,從龍剛縣、龍定縣、龍水縣,直到宋朝才有了宜山的名字,然後一直沿用,直到幾年前才改成宜州市的。

從漢代以後,到宋朝之前,這段時間宜州的名字一直在變化,而且這幾個名字都帶有一個龍字,現在我們要去的地方也帶有龍字,難道這是巧合?地名的變化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般不會亂改,而是有很特別的原因,就像是香港很多地名,都是因為一些不好明說的原因改過來的。就拿九龍觀塘區的秀茂坪來說,原名是叫掃墓坪,那裏本來是亂葬崗和墓地,因為有一次山泥傾瀉導致秀茂坪多人死亡,以後就經常鬧鬼,還有女教師在雨中看見一對母子,母親跪下為孩子擦臉,教師想把雨傘拿給母子,但走近一看,竟見那對母子眼耳口鼻不斷流出泥沙......宜州這裏改名集中在漢代以後和宋朝之前,這其中也許有不好明說的理由,只是為什麽這段時間改來改去的都離不開一個“龍”字,而且就連要去的地方都是叫“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