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渤海國 第七章 文字瓦

我聽許少德失望的語氣,車上的東西似乎不怎麽值錢,於是便和範裏走到車子的另一面想看個究竟。大卡車翻倒在地,上面的東西全都倒在草叢間,那些東西並不是黃金,也不是武器,只是一車子的瓦片。

“這些日本鬼子,全是變態的嗜好,怎麽喜歡這些破玩意兒?”許少德沮喪地說道。

“難道他們要在山裏蓋房子,所以需要瓦片?”我猜測道。

“這不大可能,軍事建築肯定不會用瓦片的。”範裏不同意我的觀點。

“那他們弄這一車瓦片幹嘛?”我想不透。

“我看他們是嫌汽油太多,所以讓車子拉著瓦片四處溜達。”許少德笑道。

我看著這條隱蔽的道路,心想這條道路已經壓出了兩道深刻的痕跡,他們肯定不止一次經過這裏,要不然也不會修建這條道路,莫非日本鬼子在山裏發現了珍貴的自然資源,所以建了這條路,以便偷取我們的自然財富?

“就算是偷礦藏,為什麽車上的是瓦片,他們精著呢,不會這麽浪費汽油的。”許少德否定我的觀點,對於涉及利益的事情,他總是腦袋靈光。

“那就是這些瓦片有問題了。”範裏站在一旁說道。

我覺得他們說很對,照理說日本人不可能千裏迢迢來到中國偷瓦片,這些瓦片定有不尋常之處。想到這裏,我就蹲了下來,想一窺瓦片的秘密。瓦片是棕色的,因為從車上翻了出來,很多都已經破碎了,再加上這麽多年的風吹日曬,瓦片差不多面目全飛了。我撥開青黃的雜草,從地上撿起了一張瓦片,把它放在眼前一瞧,心裏頓時大驚,原來這些並不是普通的瓦片!

我手中的瓦片上紋了文字,往其他瓦片上一瞧,沒想到也有文字。範裏半蹲在一旁,一張接一張地張地看著,似乎在思考一些事情。我曾經聽薛大頭提起過,在東北有一個古國,叫渤海國。渤海國存在於唐朝時期,是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始建於公元698年,初稱“震國”,七年後歸附於唐王朝,十五年後被冊封為“渤海國”。由於諧音也稱為北邵國,與南面的南昭國相呼應。

渤海國有一種風俗,那就是把文字刻在瓦片上,大家稱之文字瓦。文字瓦直到三百多前才被發現,但並未引起關注,直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些學者到黑龍江的渤海古城遺址考察,把文字瓦做了羅列,這些文字瓦才慢慢地得以保存,否則時至今日,文字瓦怕是都已經消失於世界。

瓦文有陽文和陰文,陽文一般都是戳印上的,即所謂模印;陰文一般是刻劃而成的手書。前者居多,後者較少。瓦文大多都是可以辨識的漢字或者漢字的異體,少數為奇詭難認的字符,但為何瓦上有字,這個謎題卻一直沒有定論。

我們手上的文字瓦是陰文,完全是用手刻上去的,但這些文字卻不是一般的古漢字,我和許少德都不曾見過。範裏一向博學,所以我們倆都在等著他發表高見,怎知他卻一直沉默,只顧著看地上的文字瓦。

“我說老範,你倒是放個屁啊,別扭捏得像個姑娘。”許少德看出文字瓦是古物,又恢復了精神。

“你們難道沒發現,這些文字瓦有些奇怪?”範裏擡頭說道。

“當然發現了,上面的字都不認識嘛。”我不以為然地答道。

“這個是其次,”範裏又問了一遍,“你當真沒發現?”

我看範裏煞有介事,知道他從不開玩笑,於是就低頭又瞥了一眼手上的文字瓦。這一次,我終於發現了文字瓦的異樣,迅速地把文字瓦丟到一邊後,我搓了搓手,然後就叫道:“老範,這種事情你怎麽不早說!”

文字瓦上有許多的殘泥,而且缺角少楞,我本以為是在草叢過久所致,經範裏一提醒,我方知這些文字瓦竟是從墳墓裏挖掘出來的。我以前和父親在廣西深山打獵,也曾采過一些珍貴藥材,期間發現過不少古墓。古墓的墳磚經過泥土的侵蝕,大多已經腐朽不堪。經常接觸墳磚的人都知道,這些墳磚因為吸收了屍氣,所以有一股特殊的腐臭味。我剛才捏著文字瓦,已經覺得有些惡臭,但沒注意,現在一想就覺得惡心。

“可這是瓦片,怎麽會是古墓裏的東西?”許少德聽我們分析,頓時懵了腦袋。

“我也不明白,可這的確出自墳墓,錯不了的。”我起身說道。

許少德聽我這麽一說,又泄了氣,除了古墓裏的真金白銀,對於這些不吉利的東西他向來不感興趣。我的手上仍沾著嗆鼻的味道,文字瓦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洗禮,現在仍有臭味,可見當時剛運出來是如何的熏人。範裏說,這些文字瓦本應是建造房屋之用,而且渤海國盛行佛教,文字瓦幾乎都用在了佛寺之中,但卻未曾聽說把文字瓦埋於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