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玉龍脈

山太爺站在洞口不停的向我們招手,示意我們趕快跟上他。夕羽惠牽著那只小“呆呆獸”也已經跑到了那個洞口的前面,伸出手一邊觸摸一邊仔細觀察著那些晶瑩剔透的石環。

“小哥,這一些石頭是玉?玉龍又是什麽?”我一邊走一邊問道風幹雞。他的臉上還有浮現出了一絲憂慮,好像在擔心什麽一樣。

風幹雞點點頭說道:“玉龍也叫做玉龍脈或者龍玉。相傳玉龍本是遨遊在昆侖山脈之間,集天地之靈氣而生成的一條綠蟒蛟龍。後因被西王母點撥隨化為九鼎,分別撒播於五周大地,落地為玉,落林為木,落水為偼。西王母曾探的一玉龍脈,命赤金蛇女取其玉而獻給黃帝和堯帝使其延年益壽。玉有軟硬之分,有軟玉和硬玉。軟玉是中國傳統的玉料,現在玉的名稱就來自軟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區出產最佳,人們常把軟玉稱為‘和田玉’。硬玉是指產翡翠。但是這種玉龍脈中所產的龍玉既不屬於軟玉也不屬於硬玉。它的質地有別於傳統的玉石,這種龍玉更加的晶瑩剔透,《神龍本草》中記載:龍玉石可‘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發,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功效。很多古書中都將龍玉的功效誇大化,有的甚至說將龍玉吃掉,可以使人長生不老。它的硬度也不是普通的玉可以比較的。單純的采玉工具根本奈何不了這種玉。龍玉的表面光滑有質,傳說水滴龍玉不留則止,水滴會完整合進龍玉之中,再從龍玉上面滑下,或者飽滿的停留在玉中。單塊龍玉不論當初采出是什麽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玉身會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最後變成龍的形狀,這也是‘龍玉’這個名字的來源。玉龍脈受到地勢地形的影響,一般都埋藏在地下較深的位置,即使存在也很難被發現。還有人就把玉龍脈叫做是‘地龍玉脈’,意為深藏在地下的龍脈。這就是和傳統的山間龍脈相並存的兩種風水大勢。自古就有‘上有天龍遨遊天間化而為巖,下有地龍蜿蜒地間化而為峰。’說的就是這兩種極其獨特的風水寶地。”

說著我們已經來到了那玉龍脈的面前。風幹雞抽出古刀照著玉環就用力的劃了幾刀,他的力道很足,在他身邊我都能感覺到刀鋒劃過的勁道。只見那些玉環絲毫沒有任何掉落,甚至連一絲劃痕都沒有留下!就像剛剛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我吃驚的不知道該說什麽。

現在貼近一看,那些玉的顏色變的更加清新,並不鮮艷但是足夠奪目,程度恰到其分,讓人看著就分外喜愛。我忍不住伸手觸到了那外圍的一環龍玉,一種清涼的感覺頓時傳遍全身。立刻頓覺神清氣爽,剛剛的疲憊勁也一下毫無蹤影。玉環的手感滑而不粘,就像是極嫩的肌膚一般。上面有薄薄的紋路,一層一層的沒有間斷,像極了畫上的龍鱗一般。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從玉中而來,讓人心馳神往。

風幹雞拉著我向裏走,說道:“該走了。”夕羽惠也是領著“呆呆獸”跟在我們的後面。

“小哥,這種玉以前有沒有出土過?”

風幹雞搖了搖頭說道:“這個我也不敢肯定,有些絕密的文物都是國家機密,就算找到亦不會公布,因為牽扯到很多關於國家甚至是人類的秘密。這種‘龍玉’也不是普通的玉,玉有靈性這是大家的共識。這種‘龍玉’必然有特殊之處,不然也不會這樣稀少,自古就有很多人為了找這種龍玉踏遍千山萬水,楚霸王項羽曾為謀士的一句話,下令屠城搜找龍玉。只是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將‘龍玉’逐漸淡忘了。十幾年前,曾經在遼寧建平縣出土過玉豬龍,有些人就將它稱作是‘龍玉’。當時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的爭論,也有人叫龍胎。但是這種東西很快就被證明只是一枚普通的和田玉而已。”

剛一進洞口我就被驚呆了,這裏四處都是玉璧,淺淺的玉光將洞裏照的通亮。淡綠色的光暈讓人的眼睛都不聽使喚了。我目不暇接的看著周圍的這些玉璧。問道:“這裏不像是天然形成的,玉龍脈的入口被打磨的很是考究,應該是後來形成的吧?”

夕羽惠回我說:“‘玉’字在古代從王、‘王’指帝皇,讀音同‘主’,用同‘主’,意為‘進駐’或者是‘入住’的意思。‘玉’的發音同‘域’,指的是王者領有的國土。所以這裏應該是虵國為虵王所建。具體是用來幹什麽的,只能到裏面才能知道了。”

我對夕羽惠的學識一向是很崇拜的,真沒想到她對歷史以及傳說也是如此精通,讓我都有點自愧不如。正說現在我們應該是已經進入虵國了,但是怎麽連“龍宮”的影子都還沒有見到?虵王在這種深山老林裏用玉龍脈幹什麽?這種“玉龍脈”照風幹雞所說,一般都是深埋在地下,而且如果是和地上那些延綿的山脈組成的龍脈相對,那應該起碼是一座小山才對。但是現在這條玉龍脈就在地上,而且走進玉龍脈之後,這裏周圍都是光鮮的玉璧,這就和風幹雞所說的有出入了。這樣一條風水大脈,必定是集天氣、地氣與一身而形成的,恰恰虵國就有這麽一條,而且發現這種“玉龍脈”比國足沖出亞洲概率都要小的事情,恰恰就被虵王給發現了,這是不是有點太巧了?我聽到夕羽惠說虵王的名字時,身體不由的緊張起來,不自覺的對他們說:“這裏不會又有什麽危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