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替天行道(第2/3頁)

“這是一起系列殺人案,兇手以同樣的手法連續作案,也就離落網不遠了。奇怪的是,這名兇手怎麽會和同一個電視征婚欄目的兩名女嘉賓都有深仇大恨呢?”

“徐嬌嬌案發後,我特意看了幾期《今夜與你牽手》欄目。說實話,有些台上的女嘉賓說話比較刻薄,不給男嘉賓留情面,說不定正因此得罪了人。”

“為了幾句話就大開殺戒,未免心胸狹隘得過頭了。”

“心理偏激的人,不能用常情常理來揣測的。”

“無論怎樣,你的這個思路是對的,徐嬌嬌一案我們走了太多彎路,一直把偵查的重點放在生活中與她有沖突的人身上。現在看來,也許兇手是痛恨這個征婚欄目中的所有女嘉賓,或者是這個欄目本身,再放寬些,也許是痛恨電視征婚這種形式。有私仇的可能性反而比較小。”

“兇手為什麽又要在每個死者身上刻字呢?難道他的殺害對象是所有的女嘉賓?”

“暫時還不得而知,我們需要對這個欄目的工作人員和參與節目的男嘉賓進行調查。”第六節貼身保護

李觀瀾在回到刑警隊後,調出歷屆的《今晚與你牽手》節目的視頻,從頭至尾仔細觀看。對有徐嬌嬌和唐曉笛參與的幾期,更翻來覆去地仔細研究。

徐嬌嬌和唐曉笛都是天生麗質,在台上女嘉賓中顯得比較突出,也特別受參與節目的男生們歡迎,都曾多次被選為第一眼女生。她們也是拒絕男嘉賓次數最多的兩個女生。

難道是因為美麗的外形和刻薄的語言而招來殺身之禍?

李觀瀾和馬新進行了第二次直接接觸。

馬新被這兩起兇殺案弄得很惱火。萬一消息傳出去,參賽的女嘉賓會產生恐慌,社會上更會流言四起,這個辛苦打造並聲名鵲起的電視征婚欄目,可能從此毀於一旦。

馬新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見到李觀瀾後,他的第一句話是:“你們什麽時候能夠破案?”

李觀瀾說:“這件事我無法保證,只能說我們會全力以赴,而且也需要你的配合。”

馬新問:“要怎樣配合?”

李觀瀾說:“這兩起案子,都是在女嘉賓錄制節目後,單獨回家時發生的,這說明兇手很關注你們的節目,對你們錄制節目的流程也很了解。”

馬新說:“這不能說明什麽問題,我們的節目在網站上有詳細介紹,誰都有機會了解到。”

李觀瀾說:“所以我希望,你們下次錄制節目時,我們的人可以參加,當然是散坐在觀眾席裏,節目結束後,分別尾隨女嘉賓們回家,以保證她們的人身安全。”

馬新像條件反射似地說:“這件事不行,你們進駐欄目組,只能把事情越鬧越大,萬一傳到社會上,我們的節目只能停播了。”

李觀瀾說:“我們會注意隱蔽,絕不暴露身份,連女嘉賓本人也不會有所覺察。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根據我的經驗,兇手不會就此收手,而且他作案時的手段有一定的連續性。我們對參加節目的女嘉賓進行暗中保護,既是對她們的人身安全負責,也是對欄目組負責。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對女嘉賓實施保護,這兩起兇殺案仍然有可能泄露出去,到時候你恐怕後悔都來不及。”

馬新想一想,認為有道理,“如果能幫助你們捉到兇手最好,不過你們也不知道兇手什麽時候會動手,保護十四位女嘉賓,要耗費很多警力。”

李觀瀾說:“這個問題我考慮過,警力確實很緊張,但是這起案子非同尋常,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們不能放任兇手為所欲為。”

雙方達成了協議。

一個星期後。《今晚與你牽手》節目錄制現場。

按照這欄節目的拍攝慣例,每周錄制兩次,一般在周末的下午一點開始,晚八時以前結束。李觀瀾安排了十四名刑警坐在現場觀眾中,每人盯住一名女嘉賓,也密切觀察觀眾們的動靜,以防兇手隱藏在觀眾中尋找機會。

節目錄制現場氣氛熱烈,觀眾們不時爆發出笑聲和掌聲。男女嘉賓們也很有娛樂精神,盡情施展才藝,不時爆出驚人之語,為節目增添看點。

馮欣然也混在觀眾中間,做出非常投入的樣子,和觀眾們同步鼓掌起哄,卻用眼角的余光掃描著周圍的人群。作為訓練有素且有著與生俱來的敏銳觸覺的刑警,馮欣然在節目開鏡的兩個小時後,注意到一名形跡可疑的男觀眾。

這名男子年紀在三十歲左右,穿黑色條絨西裝,藏藍色牛仔褲,平頭,戴一副無框眼鏡,膚白無須,目光飄忽。普通觀眾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台上的男女嘉賓和主持人身上,這名男子卻眼睛直勾勾地盯住台上的女嘉賓梅小倩,密切關注她的舉手投足,除非在現場爆發出巨大的聲響時,他才附和地拍拍手或咧咧嘴,然後又把目光投到梅小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