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蠶殺 第六十四章 案情分析(第2/3頁)

“難道兇手是為了金蠶的數據?那為什麽又要在幾年後殺了李健等人呢?如果是擔心金蠶一旦面世,就會暴露自己殺害陳海濤的罪行的話,那麽殺人也沒必要用到金蠶吧!這樣不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算把當年的知情人全殺光了,金蠶的研究也不可能面世,因為它已經成為了殺人兇器,而且就算兇手不想讓金蠶面世,那金蠶無疑也是一條對破案至關重要的線索,以兇手狡猾的程度來看,他不可能會這麽傻。”

孟少輝點頭同意道:“所以我認為,陳海濤的案件和現在的三起案件雖然有關聯,但兇手很可能不是一個人,但也不排除合夥作案或是雇兇殺人的可能性。我仔細調查過陳海濤的案件,發現一個叫杜平的人至今下落不明,非常有可疑。”

孟少輝將之前在高國棟以及孫軍處了解到的情況,詳細地敘述了一遍。

“莫非孫軍懷疑的真的是事實?是杜平和陳海濤共同合謀害死了杜茂山?”

“我也有這樣想過。”孟少輝點頭道:“結合高老和孫軍的說法,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陳海濤或許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得到杜茂山關於金蠶的研究資料,但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就利用了杜平,畢竟杜平和杜茂山是父子,想要打探出研究資料的所在應該不是難事,之後便打算偷走研究資料,但是卻被杜茂山發現,最後三個人起了爭執最終導致杜茂山心臟病發作。之所以我會這樣假設,就是因為當年報案的是杜平和陳海濤兩個人,而且事後還是由杜平作證,說是杜茂山親自將金蠶的研究資料交給陳海濤的。”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杜平和陳海濤應該算是狼狽為奸,杜平又怎麽可能會殺害陳海濤呢?”

偵查員提出了質疑。

“杜平好賭成性,之前所有欠下的賭債都是由某杜茂山替他還上的,但是杜茂山畢竟不是開銀行的,再加上他身體的原因,早已經退休在家休養,所有的經濟來源都靠他的退休金和之前的積蓄,但是頻繁不斷的替兒子還債,再加上還有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伴要照顧,生活上早就已經是捉襟見肘。面對這樣的情況,以杜平的性格,他一定會為自己找好退路,而陳海濤主動送上門無疑對他來說是塊‘大肥肉’,他答應幫陳海濤偷研究資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那東西對杜平而言是分文不值,但是對於需要它的陳海濤來說,就是價值連城,他們之間的合作也算是各取所需,當然杜平肯定不可能輕易就答應幫陳海濤偷資料,他肯定把這個當成自己日後要挾陳海濤的籌碼。”

孟少輝仔細地分析杜平和陳海濤可能存在的關系,這無疑給案件的調查提供了新的方向。

“杜平在三年前就失了蹤,從時間上來看,和陳海濤的遇害比較接近,會不會是杜平不停的利用偷資料的事來要挾陳海濤給他錢花,陳海濤知道這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於是就不想再給他錢了,兩個人就起了爭執,杜平一氣之下就殺了陳海濤,然後潛逃到外地躲藏了起來。”

“的確有這種可能,而且以杜平和陳海濤的關系,他的確非常有可能把陳海濤約去那種偏僻的地方。”

偵查員根據孟少輝的分析繼續進行著推理,似乎將案件已經理出了頭緒,只不過這些都只是推測,事實的真相是什麽暫時還不能確定,不過任何的案件在偵破的過程中,大膽的假設和推理都是必要的。

“但這都還只是陳海濤案件的推測,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還是要放在三起連環兇案上,如果說之前的推理成立的話,那也只能證明杜平有殺陳海濤的動機,他有什麽理由殺害李健等人呢?他和他們甚至連認識都談不上吧!”

孟少輝的一番話似乎給之前的推理澆了一盆涼水,當然,這也是有他的道理,畢竟陳海濤的案件和現在的三起連環兇案就目前的推測來看,關系是有,但並不大,他不想因此使偵查員產生錯覺,認為案件已經趨於明朗化了。

對於三起連環兇案,所有的疑問還是集中在金蠶上,如果和杜平無關,那又會是什麽人利用金蠶行兇呢?廖欣欣曾說過,所有的實驗資料都已經毀掉了,而李健他們所掌握的也只是普通的數據,最關鍵的還是在陳海濤手上,雖然杜平殺害陳海濤的可能性最大,可是他根本就是個不學無術的混混,就算真給他資料,他有可能復制出金蠶嗎?就算能,他和李健等人不熟,為什麽要殺他們呢?

會議室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面對調查停滯不前的連環兇案,所有參與其中的偵查員心中都無比地郁悶,兇手狡猾的程度也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幾起案件的布局就像是一個迷宮,在其中兜兜轉轉了幾圈後,發現又回到了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