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蠶殺 第五十九章 金蠶的來歷(第2/2頁)

“的確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想法!”

孟少輝不禁誇贊道,此時,他也想到了之前法醫所說的一番話:初衷應該不是為了殺人,這或許是某種生物實驗失敗後的半成品。

想到此,孟少輝繼續問道:“你剛才說實驗沒有成功,陳海濤就已經遇害了,那麽實驗進行到了哪一步呢?”

“從前期準備,到金蠶的初步形態研究出來總共用了十年的時間,不過很可惜,三年前海濤遇害,實驗計劃也停滯了。雖然我也曾想繼續研究下去,可是通過在動物的身上進行實驗後發現,金蠶雖然已經有了形態,也能夠抵擋胃液的侵蝕,但卻無法真正達到抗胃癌的效果,在它進入動物的體內後,根本無法排出,而且它也會在動物的體內進行快速並且大量的繁殖,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動物死亡。”

“那也就是說這項研究並沒有進入到人體實驗的階段?”

“當然沒有,在動物身上的實驗都還沒有成功,我們怎麽可能會進行人體實驗。”

“那你知道如果‘金蠶’進入到人體內,從繁殖到導致人死亡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

“應該在七天左右。警官,你為什麽會對這項實驗有如此大的興趣?還有,你的這張金蠶的照片是從哪得來的?”

“不好意思廖女士,你的問題恕我無法回答。”孟少輝說完,繼續問道:“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李健和吳立凱當年是否也參與了金蠶的研究?”

“是的。”

“那除了他們,當年參與實驗的還有哪些人?”

“這個嘛……”廖欣欣仔細思索了片刻,方才回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除了李健和吳立凱,還有五個人:胡浩庭、許志、姜國威、趙旭東、蔡文彬。”

“那他們都知道金蠶的研究方法嗎?”

“應該不知道,海濤當年對實驗的內容是非常保密的,所以實驗中最關鍵的一些數據連我他都沒有透露半個字,更別說那幾個人了。”

“那關於金蠶的部分實驗數據現在還有保留嗎?”

“沒了,實驗失敗後,為了避免研究資料外泄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的實驗數據已經全部銷毀了,就算沒有銷毀,相信除非海濤,決不可能有第二個人能研制出金蠶,因為還有一部分重要的數據在海濤手裏,他遇害後,那組數據也下落不明了,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放在了哪裏,就連我這個枕邊人都不清楚。要是海濤還在世的話,我相信他一定能將金蠶研究成功的。”廖欣欣自信地說道。

然而這份自信到底是因為陳海濤的確有能力還是出於她對陳海濤的愛,又或者兩者都有,這就只有廖欣欣心裏最清楚了。

“那你現在還有辦法聯系到當年那幾名參與實驗的人員嗎?”

“這個我就沒辦法保證了,我有的只是他們在公司時的聯系方式,因為海濤出事後,實驗也以失敗告終了,之後他們幾個人也都陸續離開了公司,我和他們也都沒了聯系。”

通過和廖欣欣的對話,孟少輝對一些疑問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當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兇手所使用的兇器——金蠶的來源,而對於陳海濤的案件是否和現階段發生的兩起命案有關,暫時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兇手行兇所用到的變異生物就是當年陳海濤研究失敗的抗胃癌新藥金蠶,可是到底這名兇手是誰?又是如何得到這一種研究失敗的藥品呢?而從兇手行兇的動機來看極可能就是復仇,那麽仇恨又從何而來?

雖然廖欣欣並沒能提供多少有價值的線索,不過還是為仍處於黑暗迷霧中的調查工作帶來了些許的曙光,孟少輝也以此順藤摸瓜,繼續針對出現的幾條線索展開了調查。

首先要調查的自然是陳海濤的案件,畢竟兇手所用的行兇手法和他有著密切的聯系,雖然陳海濤已經死了,但是身為金蠶的始作俑者,重新對他展開調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他當年的遇害至今仍是一樁懸案。

其次就是李健和吳立凱,兇手用金蠶行兇,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負責金蠶研究的陳海濤又和他們二人當年是同事關系,原本失敗的研究在陳海濤遇害三年後又重新出現,而且演變成了殺人的工具,這其中到底有什麽聯系,也是破案的關鍵所在。

最後就是調查當年另外五名研究人員,他們當年都參與了金蠶的研究,也是最有可能知道如何制造出金蠶的人,根據廖欣欣所說,當年實驗失敗後金蠶已經被毀了,而且制造金蠶最重要的配方只有陳海濤知道,但這其中不排除參與研究的某人知道金蠶的研究方法或者在當年就偷走了研究資料,從而復制出了金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