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麻雀村血案 第六章 案情分析(第2/3頁)

“有沒有可能兇手故意把現場搞成仇殺的樣子,來誤導我們呢?”偵查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誤導?如果說兇手是為了掩蓋真正的行兇意圖,那會是什麽呢?情殺?魏秋遠65歲,又基本沒離開過麻雀村,應該不會和誰有什麽感情瓜葛吧!劫殺?現場也沒有任何財物的遺失。”

“會不會兇手只是一時沖動呢?”

偵查員認真地研究著案情,各種可能性被提了出來,但隨後又被否定掉。

孟少輝一直靜靜地聽著偵查員所提出的各種看法,然後將這些在腦海中整理篩選,過了許久才開口分析道:“劫殺已經可以排除,因為根本沒有任何疑點可以支撐。至於一時沖動而殺人,我個人感覺不太可能,因為案發地點在魏秋遠家的客廳,而兇手使用的兇器是一把錘子,試想一下,誰會把錘子放在家中的客廳裏呢?除非有需要敲打什麽東西,但是在魏秋遠家的客廳卻沒有發現任何有新敲打痕跡或是需要用到錘子的地方。再有一點就是案發時間,法醫驗屍後確認了兇案是在晚上10至11點間發生的,在那個時間一般人都應該休息了,魏秋遠去客廳幹什麽?他家的房門沒有被撬鑿過的痕跡,兇手是如何進屋的?而且魏秋遠也沒有任何反抗和呼救的跡像,另外,在案發現場和附近也沒有找到兇器的下落,所以兇手應該是早有預謀的。”

“兇手和魏秋遠認識,深夜帶著錘子去找魏秋遠,之後在客廳因為某種原因,趁魏秋遠不注意的時候對其下了毒手,然後帶著兇器逃離了案發現場。”

“沒錯,這應該是當時案發全過程的大致情況,不過還有一點,就是兇手的行兇手法,要知道魏秋遠的頭幾乎被砸得扁到像一張紙,這也是一個關鍵所在,在那種情況下,兇手身上不可能一點血沒沾到,如果兇手是村外的人,那麽他怎麽可能敢穿著一件血衣到處跑?由此會存在兩種可能,其一,兇手另外帶著幹凈的衣服更換,那麽就印證了之前我們所說,兇手早有預謀這一點。其二,兇手沒必要帶幹凈的衣服,因為兇手就是村子裏的某一個人,這一點不僅印證了早有預謀,同時也證明了兇手和魏秋遠是認識的,所以也就能解釋為什麽魏秋遠家的房門沒有被撬鑿的痕跡,而且案發的現場還在客廳。”孟少輝繼續分析道。

“孟隊,照你的分析,那兇手就是村子裏的人了?”

“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啊!魏秋遠身為村長,又是他創辦了麻將工廠帶領村民致富的,按理來說村民應該都是感激他才對,又怎麽可能會殺他呢?”孟少輝疑惑道。

“會不會村民因為遺囑而殺了魏秋遠呢?”

“是啊!那份遺囑的內容幾乎都對村子有利,不過前提必須是魏秋遠死後,會不會有村民等不及了,所以殺了魏秋遠,想從中分得些好處呢?”

“在金錢面前,親情都一文不值了,更何況村民和魏秋遠的關系,充其量就是上司和下屬的關系。魏秋遠沒死之前,村民和他之間各得麻將工廠一半的利益,然而對於村民而言,一半的利益還要再分,實際分到每個人手上的並沒有多少,相反魏秋遠卻一個人獨占另一半的利益,而魏秋遠死了,只要一年內他的四名子女沒找出‘雀歸巢’的秘密,那麽村民就能擁有麻將工廠90%的股份,可以說每個人分到的錢就是以前的兩倍了,在這麽大的利益面前難免會有某些人為此喪失理智,這也是正常的。”

雖然偵查員們的分析也有一定有道理,但還是被孟少輝否定了。

“你們所說雖然乍一聽是成立的,但是你們想想,那份遺囑連魏秋遠的四名子女之前都不知道內容,那村民是如何得知的呢?魏秋遠還不至於在生前就把遺囑的內容告知村民吧!”孟少輝說道。

“也是,如果村民知道了遺囑的內容,萬一走漏風聲傳到他四名子女的耳中,那他們鬧起來估計足以把魏秋遠活活氣死。”

“更何況魏秋遠的遺囑寫明,如果一年內四名子女找不到‘雀歸巢’的秘密,那麽他的麻將工廠的股份才歸村子所有,也就是說在他死後他的四名子女並非沒有機會繼承遺產,除非是他的四名子女在規定的一年時間之內找不到‘雀歸巢’的秘密。”孟少輝繼續說道。

“那‘雀歸巢’是麻雀村的秘密,魏秋遠雖然在村子裏待了幾十年,可畢竟是村外的人,有沒有可能村民早就知道‘雀歸巢’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才有十足的把握,認為魏秋遠的遺產根本不可能被他的四名子女拿走。”

“也不可能,魏秋遠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裏,一直都在試圖解開‘雀歸巢’的秘密,如果這個東西真的不存在,而他又壓根不想把遺產交給四名子女,那大可不必把遺囑寫得那麽麻煩,直接寫明將麻將工廠的股份全部給村子,而不分給子女不就行了?就算遺囑公布後他的子女要鬧,鬧到最後的結果還不就是打官司,可是遺囑是他親手寫的,還有律師可以作證,法院肯定會判遺囑所寫的內容生效,到最後鬧劇也就不得不收場了。既然如此,魏秋遠又何必寫下如此耐人尋味的遺囑來為難子女呢?”這個結論也是孟少輝思考了許久才得出的,他始終覺得遺囑的內容是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