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第7/7頁)

後來,有一些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也傳到了中土和西域,這顆佛祖舍利印證了當年樓蘭佛教的興盛,也證實了印度和西域之間廣泛的文化交流,它不僅僅是一件國寶,更是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的瑰寶。

看到胡山在一邊不停地說著贊美之詞,傑克也把心裏的疑問說出來:“這該不會是釋迦牟尼的命根子吧?”

胡山的臉紅得像猴子的屁股,眉毛一挑,瞪著傑克說:“虧你還自稱是文明之邦的子民,竟說出這等汙言穢語。這舍利子不是人人火化後都能得到的,是精通佛理,參透人生的高僧留給後人的信物。據說,這樣的高僧一生行善積德,而且要定時齋戒沐浴,吃的都是素食,光吃素食還不行,還不能變著花樣的吃,一日三餐是固定的飯菜,不然火化後是得不到舍利子的。”

其實,舍利子並不是什麽稀奇的東西,更不會蘊藏超自然的能量,只是在科學落後的封建時代,蕓蕓眾生飽受戰亂饑渴之苦,又無法改變現狀,便將精神寄托於佛法,而佛法中宣揚的“因果輪回,善惡有報”卻是在變相的教導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要安於現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來世。封建統治者們正抓住了這一點,歷朝歷代很少有君王出來滅佛,當其他宗教都暗淡無光時,佛教卻在統治者的支持下大放光彩。

還有,大凡是圓寂後能出舍利的高僧,生前的飲食起居都很有規律,他們一日三餐是固定的飯菜,很少會變動,所以在他們體內會生成某種特有的元素,這種元素在火化時就會生成不同顏色的舍利子,比如說頭發,會生成黑色結晶體,肌肉則生成紅色結晶體,白骨當然就生成白色骨質舍利。現代科學已經證實了這一點。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對某種宗教的精神寄托,絲毫不亞於古代帝王們對舍利的追求。

胡山還告訴宋乾坤他們,錦盒裏的舍利是釋迦牟尼真身的哪一部位的結晶體,他也搞不清楚,但絕不會像傑克所說,會是佛祖的“命根子”。他還說,這枚舍利並不是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中最寶貴的,最寶貴的舍利當屬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全世界就只有一枚,這也是倒鬥的前輩們告訴他的。

宋乾坤了解了關於舍利的一些情況,表情驟然凝重,他知道博士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保護文物。他是個軍人,以前除了上陣殺敵,他很少會關心其他的事。現在他牽掛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他肩上又多了一份重擔:誓死保護文物,把小鬼子打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