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無辜的受害者(第2/6頁)

站在無人的長街上,我感覺恐懼,不敢邁出一步。前方幽深的黑暗中,不知道藏著什麽樣的面目猙獰的歹徒,我只能蹲下身體,背倚著冰冷的墻壁,雙腿瑟瑟發抖,眼淚不爭氣地滑了下來。

就在我最仿徨無助的時候,於默峰出現了。他是來給網吧裏其他顧客送餐的,看到蹲在街角的我之後,他立刻扔開餐盤,扶起了我。

“張末,你不就是害怕有人對你不利嗎?我帶你去個人多的地方,而且絕對安全,能讓你好好睡一覺。”說完後,他把我帶到了他家裏。

於默峰住在一個大家庭裏,一棟獨門獨戶的兩層小樓,他所有的家人都住在樓裏。他知道我不敢一個人睡客人房,於是打開客廳的沙發,還讓他的父母一直呆在我能看見的地方。他父母都已年過六旬,老態龍鐘,但我卻覺得他們甚是慈祥,令我充滿了安全感。

那天夜裏,我洗完澡後,換上於默峰的幹凈衣裳,終於在客廳的沙發上好好睡了一覺。那一覺睡得天昏地暗,我從來沒感覺自己如此安全過。

醒來後,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留著長發的年輕女子,正睜大眼睛看著我的臉。她的年齡應該與我差不多大,算不上漂亮,但一雙眼睛卻顯得尤為深邃。

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陌生女人,我被嚇了一跳,連忙縮成一團,恐懼地問:“你是誰?”

這女子微微一笑,說:“你就是張末吧?我是於筱葉,是於默峰的妹妹。剛才我哥給我說了你的事,他讓我和你好好談一下。”

“談一下?談什麽?我和你有什麽好談的?”我抗拒地叫了起來。

於筱葉卻笑了笑,說:“你當然可以與我談一談,因為我是一位持牌的心理醫生。從你的表現來看,應該是罹患了創傷後遺症。”

3

創傷是指影響人的整個生活和自由的重大焦慮事件,比如戰爭、襲擊、綁架、被扣為人質、強奸、兒童性虐待、事故、地震和颶風之類的自然災害等。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都會給受害人帶來害怕、無助和極度恐懼的感覺。

遭受創傷時,身體和大腦的焦慮環路為了加以應對,都被迫處於極限狀態。如果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足夠堅強,或許可以進行自我調節,緩解這種壓力。但對於大多數平常人來說,這種壓力是難以自行消解的,甚至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疊加。其中小部分人還會因此造成長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心理損傷。

這都是於筱葉向我介紹的,聽完後,我戰戰兢兢地問:“創傷後遺症算不算是一種精神病?”

於筱葉瞪了我一眼,然後用很溫柔的聲音說:“我不提倡使用精神病這個名詞。準確地說,你得的只是一種心理疾病而已。不用擔心,我能替你治療的!”

按照於筱葉的說法,我現在只體現出創傷後遺症的早期症狀,那就是逃避,把自己包裹在一個臆造的繭裏。換句話說,就是自閉。還算好,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不予以心理健康幹預的話,就有可能變本加厲,發展成躁郁症,甚至產生暴力傾向。

於筱葉還告訴我,她絕對能治愈我的症狀,讓我重回社會。“你不能一直把自己包裹在繭裏,你想成為毛毛蟲嗎?但即便是毛毛蟲,也會經歷破繭的那一瞬間,羽化為斑斕的美麗蝴蝶!”

她的這句話給了我莫大的信心。

治療主要是以深度談話為主,輔以藥物治療。於筱葉給我開的,都是一些可以緩解焦慮情緒的藥物,或許是因為造繭的心理在我內心深處早已根深蒂固,我以前從未意識到有何不妥,所以服用了那些藥物後也並不知道是否有效。

於筱葉與我的深度談話,其實也只是閑聊罷了。她詢問我在網上玩什麽?看哪些電影?和網友聊什麽?偶爾提到小巷中的持刀搶劫案與老大的闖門劫持事件,也只是輕描淡寫說兩句,然後就言之鑿鑿地說:“在這兩樁事件中,你都是無辜的受害者。你沒有錯,有錯的是那些歹徒!”

她說得很對,我以前一直自責,不該在深夜走入那條小巷,不該輕易地打開房門。為了躲避危險,於是我不再深夜外出,也不再獨自窩在家中,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困境。我把一切噩運都歸結於自己的錯,卻從未想過自己其實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每次與於筱葉聊過之後,我都會覺得心裏輕松了許多。

在治療的間隙,於默峰也時常探望我。但從他的角度來看,似乎還看不出我有什麽變化。拿他的話來說,心理治療本來就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讓我不要心急。他還告訴我,他父母都是資深的心理醫師,針對我的治療方案都是由他父母制定,再交給於筱葉執行的。只要我堅持治療,就一定能重回社會,成為一個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