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2/3頁)

看到這裏,平介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叫做《驅魔人》的電影,總算和自己大腦中原有的儲備對上號了。只不過,不管怎麽想,現在附在藻奈美體內的幽靈都不可能是惡魔。那千真萬確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妻子啊。

書中說,歷史記錄中最有名的附體事件是16世紀30年代發生在法國盧丹地區的“僧侶集體附體”事件。被附體的僧侶們事後這樣說:“明明知道口中說著對神不恭敬的猥褒的話,卻只能在旁看著、聽著,無法讓自己的嘴停下來。這種經歷真是太奇怪了!”

後來,將附體看做是雙重或多重人格的觀點開始普及開來。

看到這裏,平介擡起臉,晃了晃頭。

“難道是雙重人格嗎……”

要是那樣的話,還可以說是符合科學道理的。他試著按這個方向來思考藻奈美的情況,即那不是直子在講話,而是藻奈美的其他人格的表現。

但他馬上意識到,這樣有解釋不通的地方。他所意識到的事情在書中也同樣有所陳述:但是,很明顯,用雙重人格學說無法很好地解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附體行為——巫術行為……(中間內容略)巫術行為可以提供正常狀態下不可能獲得的信息。

確實,從藻奈美口中說出的話,有很多,例如平介和直子第一次約會的情形,按理來說藻奈美是不知道的。

不是藻奈美的人格變得像直子了,而是直子的人格直接附在了她身上——只有這樣考慮才解釋得通。

平介又粗略地翻了幾頁。後面還有關於“多重人格”的介紹,裏面也舉了幾個從心理學的角度無法解釋的例子,只能把其看做靈魂附體了。

這方面最有戲劇性的事例是伊利諾州的附體事件。1877年,美國伊利諾州一個名叫南希的13歲女孩由於癲癇發作自失去了意識。在她陷入這種異常狀態後,有各種各樣的靈魂附在了她身上,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瑪麗,一個12年前就已經死去了的少女的靈魂。在其後的一年裏,南希一直被瑪麗所取代,她的一舉一動都和生前的瑪麗一模一樣,她對瑪麗家的情況也了如指掌。一年後,“瑪麗”說了句“我要回天堂了”,之後,南希馬上就恢復成自己了。

平介睜大眼睛,把那個部分反復讀了幾遍,心中暗想:這是不是正與藻奈美身上發生的事情相同呢?

書上還寫了另一個引起他關注的附體事例:

1954年,一個名叫加斯比爾的少年因出天花而奄奄一息,就在人們以為他已經死去了的時候,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但是他的人格已經完全換成了另外一個人的——幾乎是同一時間死去的一個婆羅門少年的。看來,他被婆羅門少年的靈魂附體了。從那之後,加斯比爾變得對死去的婆羅門少年的事情無所不知。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兩年,之後,他又恢復了本來的人格。

平介喃喃自語:“這麽說來,應該可以把直子和藻奈美的情況看成與書中所寫的是同一種情況吧。雖然不可思議,但世界上已經有幾個先例了。可以預想,現在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之後,直子的人格會突然消失,屆時藻奈美將蘇醒過來。那將是真正意義上的直子的死去和藻奈美的復生。”

平介合上書,心情非常復雜。藻奈美靈魂復蘇,恢復本來面目這當然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但當那一刻到來時,他將不得不同直子分別,而且是永別!

他用手揪著自己的頭發,想大喊:“蒼天,別再這麽捉弄我了!”最初為失去妻子而悲傷,接下來又為失去女兒而悲傷。現在他知道,最終可能還有一次這樣的轉變在等著他。自己失去的到底是妻子還是女兒?他真希望有人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不能弄清楚這個問題,他將永遠陷於無底的悲哀以及這種悲哀無法升華所造成的迷茫之中。

平介將書放回書架,用拳頭重重地砸了一下書架。他感到旁邊有個人像是被他的舉動嚇得不敢喘氣了,扭頭一看,一個女子正帶著幾分畏懼的神情站在書架旁。

“啊,橋本老師……”由於還記得她的長相,平介慌忙端正了姿勢,“那個,您是什麽時候站到這裏的?”

“我看著像是您,所以就湊過來看看。您剛才在專心致志地查什麽東西吧?”

“啊,哪裏。說不上是查,只是隨便看看。”平介邊微笑著邊擺手,“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書,就順便翻了幾頁。”

“原來是這樣啊。”她往書架這邊掃了一眼,面對包括《超常現象事典》在內的一大排書,她露出一副不知該如何發表自己感想的表情。

橋本多惠子是藻奈美的班主任,年齡大概在25歲左右。平介是在直子的葬禮上第一次見到這個苗條的美女教師的。在那之前,他們只是在電話裏說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