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第3/3頁)

蘭登忽然覺得有人掐了他膝蓋一把,將他往後拖。等他回過頭,索菲的綠眼睛正逼視著他。他這才知道,原來索菲一直不停地在跟他說話。“如果我們找到《聖杯文獻》,你看該如何處置呢?”她輕聲地說。

“我有什麽想法並不重要。你祖父把密碼盒給了你,你會處理好的。因為直覺告訴你,你祖父會讓你這麽做的。”

“我在征求你的意見呢。你顯然在書稿裏寫了什麽東西,使我祖父相信你的判斷,所以他才打算私下裏跟你見面。這很不簡單啊。”

“也許他想跟我說,你把東西全弄錯了。”

“要是他不欣賞你的觀點,他又何必讓我來找你?你在書稿裏是贊成將《聖杯文獻》公開呢,還是將它藏起來?”

“哪方面我都沒有說。我在文稿中談到神聖女性的象征意義,回顧了它被人崇拜的整部歷史。我當然不能武斷地說,我知道聖杯藏在哪,應不應該將它公布於天下。”

“可你在寫一本有關它的書呢,所以你顯然覺得應該共享有關它的材料。”

“無中生有地討論耶穌基督的另一番歷史跟——”他暫停了一會。

“跟什麽?”

“跟把成千上萬份古代文獻公布於世,並以此作為《新約》是虛假的科學依據,這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可你告訴我《新約》是杜撰出來的呢。”

蘭登笑了笑:“索菲,要我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虛構的基礎上的。這就是我對宗教信仰的定義——即相信我們想象的真實,盲從我們無法證明的東西。無論是古埃及人還是當代宗教,都是通過隱喻、寓言以及誇張的方式來描繪他們心目中的神或上帝。隱喻是這樣一種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加工原本無法處理的東西。等我們開始完全相信自己為自己編造的隱喻時,問題也就出來了。”“所以你贊成將《聖杯文獻》永遠地隱藏起來?”

“我是歷史學家,我反對任何人損壞這些文獻,而且我很樂意看到研究宗教的學者們,有更多的歷史材料去探索耶穌基督非同尋常的人生。”

“你對我問題的兩個方面都提出了反駁呢。”

“是嗎?《聖經》給居住在這個星球上成千上萬的人們設置了一個最根本的路標,《可蘭經》、《猶太律法》,還有《巴利教規》,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給信仰其它宗教的許多人指點了迷津。假如你我能找到一些與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以及異教的傳說相背離的材料,我們會那樣做嗎?我們會揮舞著手中的旗幟,對那些佛教徒說,我們能證明佛主不是從蓮花裏生出來的嗎?或者告訴那些基督徒,耶穌不是真從處女的子宮裏孕育出來的嗎?那些真正理解自身信仰的人,通常也知道這些故事傳說是隱喻性的。”索菲半信半疑:“我那些虔誠的基督徒朋友相信基督真能在水上行走,能夠將水變成真的美酒,並且相信他果真是處女生的。”

“這完全印證了我的觀點。”蘭登說道:“宗教性的隱喻成了對現實進行虛構的一部分。而在現實裏,又有助於蕓蕓眾生從容應對,完善自我。”

“但是,他們面對的現實是虛假的現實。”蘭登咯咯地笑了起來:“不過,再怎麽虛假,總比一位對臆想的數字‘i’深信不疑的密碼破譯專家要來得真實些吧?!因為她竟然相信,這會有助於她破譯密碼。”

索菲皺起了眉:“你這麽說是不公平的。”

兩人沉默了一會。

“你剛才還問了什麽問題來著?”蘭登突然問。

“我不記得了。”

蘭登笑了起來:“你可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