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指控(第2/19頁)

這時,通往月台的大門嘎吱打開,史蒂文斯登上幹線列車,來到吸煙車廂。窗外,春天的夜色籠罩下來,天空從灰蒙蒙變成了黑漆漆。盡管車廂裏的空氣不流通,灰蒙蒙的頂燈將一切照耀得有些汙濁,史蒂文斯依舊能嗅到一絲春意。這是鄉間特有的、讓人為之一振的味道。(這味道把史蒂文斯的思緒帶到了瑪麗身上。稍後,瑪麗會開車來車站接他。)車廂中的空座逾半,乘客們懶懶地翻著厚厚的報紙,煙霧在肩頭縈繞,氣氛令人昏昏欲睡。作為一個心滿意足的男人,史蒂文斯隨興琢磨著兩件困擾了他一天的怪事。因性格之故,他不想分析這兩件怪事,只打算想想可能的解釋。

兩件什麽事?好吧,其中一件是他公文包裏裝著的高登·克羅斯的新手稿,等著他去閱讀。高登·克羅斯——說來真怪,這是他的真名——編輯部頭頭兒莫萊發掘出來的作家。他是個一心要重述歷史上真實謀殺案的隱士,其天才的地方是描述生動、活靈活現,仿佛目擊者之口述一般。他有著那種近乎惡魔的天分,能把沒親眼看見的事情講得栩栩如生。這種天分往往伴隨著欺騙。一位著名的法官曾不慎如是寫道:能在《陪審團的紳士》中將尼爾·克利姆案記錄得這般生動,此人鐵定在庭審現場。“眾所周知,克利姆是一八九二年受審的,”《紐約時報》事後評論道,“而克羅斯先生據稱年僅四十。很顯然,若他確曾出席庭審的話,未免太早熟了。”這對該書的銷售而言,自是一個不錯的宣傳。

然而,克羅斯先生的故事之所以大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並非他描述得生動,而是他所選擇的案例。他每本書都會選擇一兩宗著名案件,但主要還是圍繞那些獨特、怪異之事,而且是幾乎沒人聽過的那種:案件發生時當然頗富傳奇,如今看來則充滿著戲劇沖突因子。他某些文字非常聳人聽聞,雖有照片和文字資料佐證,卻依然有批評家出面指責,稱他記述的“真實”雲雲,純屬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這又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當然,對他的書又是一次不錯的推銷——最後,事實證明克羅斯沒虛構任何情節。那次事件裏,該批評家收到了來自布魯塞爾市長的憤怒來信,因他稱曰“騙局”的案例恰和十八世紀布魯塞爾的一位著名惡徒有關,而市長大人對此深感自豪。全賴這些噱頭,克羅斯雖非最暢銷的作家或年度最佳作者,哈羅德出版社依舊將他放到主打之列。

這個周五的下午,史蒂文斯被編輯部頭頭喊進了辦公室。莫萊的辦公室裏鋪著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沒有響動。他端坐辦公桌後,正對著面前軟皮夾子裏裝著的一沓整齊的稿件眨巴著眼。

“這是克羅斯的新書,”他說道,“你這周末能否帶回家去讀讀?五月的推銷會上,我想讓你去介紹這本書。你對這類故事總是挺熱衷的。”

“你讀過了?”

“對,”莫萊猶豫道,“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

莫萊又猶豫了一下,補充道:“題目肯定要改。他擬了一個超長的、艱澀難懂的名字,對書籍推銷可沒好處,但這事以後再說。本書寫的是一群女性罪犯,很夠勁兒。”

“太好了!”史蒂文斯熱切地說。

莫萊依然半是心不在焉、半是迷惑不解地四下打量著,很明顯是心中有事。只昕他問道:“你正式見過克羅斯嗎?”

“沒有。我在辦公室好像看到過他一兩次,僅此而已。”史蒂文斯答道,依稀記得克羅斯寬闊的背影,或是剛好轉進另一個角落,或是正推門走進某個房間。

“怎麽說呢……他非同尋常,我是說他的合同。他堅持要給合同添加不尋常的條款。合同的其他部分他完全無所謂,簡直連看都懶得看完。他堅持添加的條款是,每本書的腰封背面,必須印上他的大幅照片。”

史蒂文斯喉嚨裏嘀咕了兩下。墻邊堆滿了腰封花哨的書籍。他站起來,抽出一本《陪審閉的紳士》。

“原來如此,”他說道,“我正納悶呢,但好像沒人提起這事。沒有生平簡介,光禿禿的一張大照片,下邊印上名字——而且,這是他的第一本書。”他端詳著照片,“怎麽說呢,他這張臉讓人印象深刻,顯得挺睿智的,我想印出來還不錯。但他為何竟會如此自豪,要把這個四處張貼——”

莫萊坐著搖了搖頭:“不,並非如此。他可不想要這種私人推廣,他此舉另有緣故。”

莫萊再次疑惑地看著史蒂文斯,而後則從辦公桌上拿起某樣東西,轉換了話題:“別管他了,帶上手稿。小心點兒,上面還別著照片。哦,對了,周一上班後先到我辦公室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