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真相·以及很多很多(第2/2頁)

翌日。

“都跟你們兩姐妹說了多少次了,不用管我,我很好!”

鐵窗內的父親背朝向我,笑眯眯地對著手中兩個一模一樣的布娃娃說道。

探視的一個小時內,我皆不發一言地凝視著他,之後默默離開。

在懸掛有“市第一精神病院”牌匾的醫院大門前,我攔下了一輛出租車。

在車上我睡著了。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

那天是母親節。

十二歲的我一聲不吭地坐在飯桌前,不停用筷子攪動著碗裏的飯。父親和母親望著耍脾氣的我,無可奈何。心理醫生告訴他們,我這個女兒的心靈就像玻璃一般脆弱易碎,所以他們總是忐忑地面對我,唯恐一絲一毫的刺激會勾起我不快的回憶。

妹妹也賭氣般坐在我對面。她千辛萬苦地找到那個鸚鵡螺並送給母親,沒想到母親卻責怪她不該一聲不吭便擅自將我這個姐姐帶到海邊。妹妹認為她之所以會被母親責怪,都是因為我,所以妹妹就將我送她的那枚貝殼摔在地上。母親打了妹妹。

——打碎貝殼的並非母親,恰恰相反,她誤以為那枚貝殼是我準備送給她的母親節禮物,並因此打了妹妹。

母親視若珍寶地將碎作無數塊的貝殼一點一點地黏好,和妹妹的鸚鵡螺一同放在房間內——她每天睡醒第一眼就能望見的位置。

當然,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而且被我人為地潛抑在記憶的深處。

那時候的我是個不良少女,抽煙、美甲、逃課,樣樣都沾。我試圖用這種叛逆的行為來引起父母對我的關注。

孟喬森症候群,通過偽裝或制造自身的疾病來贏得他人的關注和同情的心理綜合病症。

終於,飯桌上的父親試圖婉轉地勸我幾句。我蠻橫地頂撞了他,並摔上門跑出了家。但是在學校沒有一個朋友的我,能去的地方只有家附近的公園。

沒有人知道,就在三年後,我會基於嫉妒和加害妄想綁架了妹妹。然後,陷入瘋狂的妹妹在誤戕母親後,自己也被河水溺斃。別人都以為死的是我,是相裏鏡。連警察也以為是從小被綁架的我在受到刺激之後,刺死了母親。

因為戶籍上我的生日比妹妹晚一天,我們平時又都以名字直呼彼此,故而警察以為相裏真才是姐姐——沒有人懷疑我的身份。大家都把我當做因乍逢不幸而變得沉默寡言的可憐女孩。

我成功地取代了妹妹,我變成了相裏真。

這個故事至此也要結束了。

我總是一個人蜷縮在公園的長凳上。

我就像《格林童話》中那個在蒼茫夜色中引頸苦候南瓜車的灰姑娘,對著空無一人的公園,搓著凍得僵硬的雙手。

直到過了整整十年,我才記起原來當時有人走到長凳旁,一邊對倔犟地扭開頭的我伸出她的手,一邊輕聲說了句:“回家吧。”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近二十萬兒童失蹤,最後被成功尋到並解救的不足一成。

——後記

【注釋】

[1]大賽入圍作品。作者反重力,其作品有著濃重的社會派氣息,構思精巧,風格獨特,直叩人心。

[2]在心理學中,既視感是指對於未曾體驗的事情有似曾相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