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握虹拂雰第九節 登梯難(第4/4頁)



沒有援手!活佛無法依仗!對手已經逼到近前!只能靠自己,不!必須靠自己和活佛聯手而行。魯一棄的思緒在快速轉動著。

再次回頭將面前畫壁看了一遍,那裏的坎扣現在對魯一棄來說,一眼就能看出所有主弦、簧機、竅口所在,腦子不用轉就知道它們的破解之法。可是有一點卻是他現在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距離。要想解開這些坎扣,不管何種破解之法都必須走到近前,必須在夠得著那些主弦機括的位置。而現在,自己離著那些解決坎扣的緊要部位差著二十多步,就算是個長臂羅漢也夠不著呀。

應該還有其他辦法,魯一棄在對自己說,而其實此時這辦法已經同時在他腦海中形成。於是這一遍壁畫他沒白看,是將那些坎扣該看的都看了,該記的都記了,該算的也都算了。

“我說動,就走;起,便直跳;躍,便前跳;定,便停;低,便俯身。”魯一棄面色凝重地對活佛說,他知道必須與活佛統一口徑,這樣下面才能按自己的要求和目的往前闖。

在活佛聽來,魯一棄說的話就像是命令,是自己很願意接受的命令。他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但目光與表情顯露出的卻是堅定和信任。

魯一棄見活佛點頭,心中卻未能釋然,因為突然覺得好有什麽不妥。對了,除了行動的信號要統一口徑,在行進之中,所行距離位置的控制也是關鍵。在坎面之中,特別是連續坎扣的坎面中,哪怕就是半腳掌的偏差,也都會導致所有努力前功盡棄,性命棄於頃刻之間,所以必須有個魯一棄和活佛都非常熟悉的距離步數的控制技法。

按照常理來說,步數方位控制最好的是用八卦位數。可這活佛深研藏密佛學,八卦為中原道家專研之道,估計他斷是不知道八卦離、虛、滿之類的理數的。那麽有什麽是他熟知的呢?是了,魯一棄突然想起一部在北平時讀過的《藏佛七輪釋身》,這部典籍是一個太監賣到梅瘦軒的,應該是從清宮之中流出。那書中有三脈七輪的解釋,藏密佛學,說人體有七輪為持。其中一輪體外,為“梵**輪”,六輪體中,為“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七輪以體“梵**輪”為始,然後各輪之間位置距離各不相同。雖說這七輪為距只是在一條直線上,不想八卦位變化多端。但用於這樣一個平行而過的坎面,這計量位應該是可用的,而且也該是活佛所熟悉的。

“九丈坐佛七輪之距為行,行前聽我讀位。”魯一棄告訴活佛。這種計量方法是以九丈高坐佛之像的七輪距進行控制。說實話,這也就是魯一棄熟記了《藏佛七輪釋身》中的理數,又將《班經》中鑄塑之學研究透徹了,這才敢臨時以這種方法控制距離。

活佛再次堅定地點點頭。這七輪之說為藏佛三密口密、意密、身密中的身密。活佛精通同屬於身密中的大手印技法,那麽對這身密七輪又怎會不熟悉。而他這輩子幾乎每天都面對著佛像,現在要他以九丈佛像的七輪定所行距離,這對他而言也如同擺弄手指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