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吼雷攀雲第四節 躍天渦(第2/4頁)



柳兒說得沒錯,後面只有一個波,雖然距離柳兒他們的銅船越來越近,但要追上他們也並非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個水波的前沿力量拱推著銅船,提前讓銅船加速了。

就在水波極速追趕銅船的時候,溝沿上緊隨銅船的身影也發生了變化。持傘的無頭人落到了後面,周天師也落到了後面,不知什麽時候出現的一個絳紫色身影趕到了最前面,這身影簡直就是在騰雲駕霧似的,不斷在加速,很快就超過了飛馳的銅船。

“掌教天師!”“水油爆!”柳兒與余小刺都看到了身影,因為此時的水位離草溝的上沿已經只剩兩丈多了,上面有些什麽基本都逃不過船上人的眼睛,更何況同向快速移動的東西更容易看得清楚。兩個人叫出的名字不一樣,人卻是同一個,那的確是張傳道,恐怕也只有龍虎山天師教的掌教天師才有如此的功力道行。

張掌教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換了這麽身衣服,超過銅船的瞬間,柳兒感覺他就像是片燎天霞光。老道士一直奔到前面很遠地方的一個高處才停了下來,朝著柳兒的銅船又是喊叫又是比劃。

洪流的聲音太高,就算是柳兒有清明的聽覺,還是聽不出這掌教天師在叫喚些什麽。至於他比劃的手勢,顛簸銅船中的柳兒和余小刺就更看不出個所以然了。

張掌教突然停住比劃,似乎意識到什麽,趕緊將外面長大袍服一脫,露出貼身衣著,然後朝著銅船的方向怪異地“跳起舞”來。

“幹嘛!那是什麽意思?”柳兒變得更加傻懵,根本摸不著頭腦了,只能大聲地問余小刺。

“三流叉匯旋作天渦,船頭左偏直撞東嶺。”余小刺摸一把臉上的水珠和汗珠,急流聲中,幾乎是喊著告訴柳兒。是的,他竟然是懂得那“舞蹈”意思的。

“好的!我們照做!”柳兒也對余小刺高喊著。

余小刺點點頭,將樸刀探到船頭水下,盡量校正著船頭方向。此時的情形只允許他一切照做,而來不及有其它任何想法和念頭,比方說想一想掌教天師是如何懂得他余家祖上獨創的“形信”一技的。

掌教天師所跳的怪異舞蹈叫“形信”,只是在鄭和下西洋時有人使用過。《明記海行》中有:“三寶入洋,有隨行漁家數人,以動身形示信,可遠見。不傳與人……”那“漁家數人”其實應該是“余家數人”,也就是余小刺的祖上,“形信”是他們家自己琢磨出的,是以身體姿態動作來傳達信息的方法,這與手勢相比,可以更遠距離地表述信息,表達出的意思也更清晰,同時動作多樣含意更廣。當余家祖先發財之後,不再需要遠航,“形信”之技便不再使用,他們家卻也持技自珍,不願傳給其他什麽人。所以所有的姿勢圖解只作了兩份,一份余家嫡傳血脈相傳,另一份則陪老祖入殮為寶。

余小刺雖然學過“形信”,與人遠距離實際運用它其實也是第一次,所以雖然下意識就將那些動作的意思說出來了,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自信的。同時他也著實希望是自己讀錯了那些動作的意思,因為如果前面真是傳說中的“三流叉匯旋作天渦”的情形,那麽給面對它的人唯一可思量的只能是“絕望”這兩個字!

三流叉匯的“三”,並不是正好是指的三個,而是代表“多”的意思。“千嶺列如翎”,如翎的山區溝谷縱橫,出現多股洪流交匯對沖的現象並不奇怪。可就在銅船前方不遠處,山嶺交叉處,群嶺圍繞,形成一個多邊的深谷,就像是口豁了邊的深井。而在眾嶺縱橫間,卻正好有三道溝道錯頭匯聚成一個星狀點聚合在這深谷中。更為讓人驚心的是,三股同樣大小的洪流由三個方向同時注流於此時,並不是交匯對沖、擊撞噴蕩,那樣反倒會相互消去勢頭。它們而是錯開洪頭,交叉而旋,三道勢頭最終聚成一股勢力。

由於滾滾洪流在這裏錯頭相沖,交叉而旋,這就在深谷中旋出一個倒尖角的渦底。也就是說星狀點的中心是空的,其中央的落差簡直就是一個懸壁,這就是所謂的天渦。“天渦之中,有水溺死,無水縊死”,這是傳說中對天渦的斷言,意思是有水無人能遊出其中,無水,其旋力更盛,無形旋勁可將人絞縊而死。

而在這天渦四周,沖旋而散的水流漫過四周嶺坡,往低窪處四射鋪延開去,這將造成千翎山區以及千翎山區以外周邊地方大面積的洪澇。

柳兒和余小刺當然不會想到洪澇之類的事情,他們眼下最要緊的是如何逃開那個倒尖角的渦底。站在高處的張傳道可以告訴他們前面的情況,告訴他們往哪裏停靠才最合適,卻不懂如何指導他們沖過渦底、逃開危機,所有一切只能靠他們自己,亦或許是只能靠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