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斷淩碎霧第三十三節 迷宮逃(第3/4頁)



獨眼雙手都扣在折邊裏,然後將身體平吊起來,雙腳腳尖在弧形的頂面上一陣亂蹬。隨著他的蹬塌,泥垢和青苔大片落下。當然,有些是他蹬下來的,但更多的是因為洞頂有一部分移動而掉下來的。獨眼勾扣住的那個折邊在移動,隨著他的蹬塌在移動,一條縫隙在頂上出現,當這縫隙到達腳掌可以伸入的時候,獨眼蜷縮身體,將腳掌踩入縫隙,然後雙腿用力,一下子打開了一個三尺見方的長條形口子。獨眼沒有縮回腳,而是身子勾起,一下倒翻進了口子裏。

獨眼畢竟是老江湖,他所有的動作程序並沒有因為情況危急而省略。所以身體雖然進入了缺口,頭卻還露在外面,然後側身掏出火柴,準備像以往那樣先彈朵火苗出去,這樣可以探一下裏面的氧氣含量,也可以稍稍觀察一下裏面的環境。

“不要!”“住手!”魯一棄和鐵匠幾乎一同喊出。魯一棄從缺口打開的瞬間就感覺到裏面湧動的氣息如同翻騰的烈焰一般,他潛意識中覺得火焰會在這裏導致滅頂之災。鐵匠是因為聞到洞口中傳出一種混合氣體的味道,這味道他經常在燃燒了上好煤料的火爐中可以聞到。

魯一棄的話對於獨眼來說就像是命令。也幸虧是一棄及時制止,要不就算鐵匠喊了,他還是會將火柴彈出。因為獨眼也是個自信的老江湖,他並沒有嗅聞到像古墓中會燃爆的肮噦氣味,也沒看到整片的磷光。

“千萬不要有明火,這洞裏有火氣。”魯一棄是在《西域風物錄》上尋到火氣這個名詞的,其實他不知道,《西域風物錄》上的火氣其實指的是天然氣,也可以說是煤氣。而這裏出來的火氣卻是硝氣,含硝礦石中常年析出的可燃氣體。

沉悶的聲響再次傳來,山體不住地顫抖著,洞頂的泥垢碎石不住地落下。這些現象是在催促魯一棄他們動作要快。

魯一棄伸手到女人的懷裏,一把扯出了她的絲綢肚兜,遠遠扔掉。這樣的做法明眼人都知道,是怕絲綢料摩擦產生靜電火花,燃爆上面空間中的硝氣。可是大家奇怪的是魯一棄如何知道女人裏面貼身肚兜是什麽料子的,更讓人奇怪的是,女人對魯一棄這樣的動作竟然沒有表現絲毫的別扭和不自在。

柴頭嘴角牽起一點笑意,笑得很是扭曲變形。他隨即也將自己挾帶的火折丟掉,縱身邁步,在瞎子腿上一個借力,伸左手抓住獨眼剛扔掉火柴盒的手,右手在頂上那缺口的邊沿上一搭,便上到了上層。

上去了兩個人,後面的人要上去就更容易了。瞎子是最後一個上的,他把盲杖給獨眼和柴頭拉住,一枯瘦的手交叉用力,身子便輕飄飄地攀援而上。

上面一層的空間從環境布局來看是個天然石洞,但洞壁的石質卻很不一般。鐵匠認得,那都是硝石。也就是說這裏其實不是一個天然的石洞,而是由一個硝石礦掏挖而成的。

掏挖而成的石洞被封閉了不知道多少年,讓其中充盈了濃厚的火氣(硝氣)。鐵匠囑咐大家小心,千萬不要讓挾帶的鐵器碰到硝石壁,稍微的撞擊和摩擦都可能產生火星,發生爆炸和燃燒。

魯一棄隨即也找到石洞中人為修鑿的證據,在熒光石的昏暗光線照耀下,他看到石洞的洞壁和頂部有許多的圖形,他以前在許多典籍秘本上見過與此相似的圖案,只是不知代表著什麽意思。

“是‘地靈祭火符’,啟無形地焰,煉惠世之金。”沒等魯一棄的言語和表情有任何表示,獨眼已經在旁邊給他解釋這圖形了。“古老的玄元祭術,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用。”

“哦!”魯一棄一下子恍然大悟,許多的東西在他腦海中連貫拼合成形。

魯家先輩在此建暗構藏五行“金”寶,如果像自己原來推測的那樣,是藏在峽谷中的無脊無梁殿中,然後放置在一個受日月精華最多的方位,也就是原來推測的母體心臟位置。對於一般的尋寶人來說也算是奇巧妙置,可是對於那點穴設坎的技藝出自墨家、源於“機巧”,而造詣更在魯、墨兩家之上的朱家高手來說,未免太容易了。朱家高手先自己而入,卻沒能找到暗藏五行“金”寶,說明魯家先輩在此處的設置肯定不是按魯家常規的技藝方法,而是另辟奇徑了。

此處有硝石礦聚無形地焰為有“火”;此處的位置是在山體深處,依山脈連接覆山之“土”;兩路管道讓地下水不斷循環,讓蒸汽四散包繞為有“水”;山體上林木蔥郁連綿得“木”,再加上“金”寶本身,這是一個五行調和的局相,這是一個四行孕一行的構造。它是利用林木吸收日月雨露精華,再由土石傳入寶構,加上地下水挾取地氣,“地靈祭火符”和硝石礦聚集地焰,一同蒸熏養護“金”寶,使得兩千多年來一直寶氣不衰、兇穴難擴。